习弹古琴——现代都市人的修身养性之道

来源 :当代文化与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ng85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古琴是历代文人雅士的“修身养性”之器。本文通过分析古琴与古琴音乐的特点,探讨习弹古琴与现代都市人生活相结合的可能性,论述现代都市人习弹古琴的修身养性之道。
  关键词:修身养性;习弹;解题;亚健康;减字谱
  中图分类号:J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812-2485(2009)09-042-011
  
  古琴,古称“琴”,又名丝桐、七弦琴,为“琴棋书画”文房四雅之一,历来为文人雅士奉为修身养性之器。古琴的学问因广涉历史、哲学、文学、美学、音乐学、心理学等诸多领域,及其源远流长的艺术传承,而被列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纵观古琴绵长多彩的发展历史,探究琴与琴人“人琴和鸣”的奥妙,令人慨然觉知,一如古人——习弹古琴,正是最适合现代都市人的修身养性之道!
  
  一、古琴与古琴音乐
  
  现存最早的古琴出土文物是战国时期的琴,而有关古琴活动的文献记载,则在成书于春秋时期的诗歌总集《诗经》中,便有着详细的描述。比如:“窈窕淑女,琴瑟友之”、“椅桐梓漆,爰伐琴瑟”、“琴瑟在御,莫不静好”、“我有嘉宾,鼓瑟鼓琴”、“妻子好合,如鼓瑟琴”、“鼓瑟鼓琴,笙磬同声”、“琴瑟击鼓,以御田祖”。尽管今人无法确知古琴究竟诞生于何时,但关于先人制琴的一些传说却可以让人窥见古琴诞生之始的理念——“伏羲氏作琴,所以御邪僻,防心淫,以修身理性,返其天真也”[1]、“昔神农氏继伏羲而王天下,上观法于天,下取法于地,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削桐为琴,绳丝为弦,以通神明之德,合天地之和焉”[2]、“昔者舜作五弦之琴以歌南风,夔始制乐以赏诸候”[3]、“稽古至圣,心通造化,德协神人,理一身之性情,以理天下人之性情,于是制为琴”[4]——这些文献告诉我们,琴是用来“修身理性”、“通神明、和天地”的,是“圣人之器”。如果说这仅代表着“理论”涵义的话,那么古琴的实际形制与发声原理则是“实践”的例证:古琴的长度约三尺六寸五分,象征一年三百六十五日;琴徽十三个,对应一年十二个月及一个闰月;龙池八寸,象征八面来风;凤沼四寸,象征四气应合;面板圆弧形、底板平整形,象征天圆地方;琴声的三类音色中,泛音飘逸、灵动,象征天的声音;按音委婉、细腻,象征人的声音;散音厚重、沉实,象征大地的声音……。由上可见,古琴诞生之始的理念及其结构上的特点,均是以“天道自然”为本、颇具人性化的。
  古琴的音乐坦荡超逸、博大精深。古人认为琴乐“可以观风教,可以摄心魂,可以辨喜怒,可以悦情思,可以静神虑,可以壮胆勇,可以绝尘俗,可以格鬼神”[5]。实际上古琴音乐之所以被认为有那么多的“功效”,缘系其“感于物而动”的声音本然与“修身理性”的文化蕴涵特点。现存古琴音乐几乎都是附有解题的标题音乐,有些是叙事的,如《广陵散》、《胡笳十八拍》;有些是描物的,如《幽兰》、《梅花三弄》;有些是写景的,如《平沙落雁》、《碧涧流泉》;有些是抒情的,如《忆故人》、《洞庭秋思》……。正如清代琴家祝凤喈在其著作《与古斋琴谱》中讲到“凡如政事之兴废,人身之祸福,雷风之震飒,云雨之施行,山水之巍峨洋溢,草木之幽芳荣谢,以及鸟兽昆虫之飞鸣翔舞,一切情状,皆可宣之于乐”[6],而这一切自然事物入乐于古琴是用来“传其神,而合其志”的。于是,本然琴声后面“弦外之音”的文化蕴涵在许多琴曲题解的阐述中便得到了延伸。比如《梅花三弄》解题讲到“梅为花之最清,琴为声之最清,以最清之声写最清之物,宜其有凌霜音韵也”[7];《酒狂》解题讲到“……岂真嗜于酒耶?有道存焉,妙在于其中,故不为俗子道,达者得之。”[8]可见,古琴音乐是以自然之声来述说自然之道的,无怪乎古琴音乐“可以有”诸多“功效”了。
  
  二、现代都市人的精神状况与习弹古琴的益处
  
  众所周知,现代高科技的迅速发展在给人类带来富裕和舒适的物质生活的同时,也对地球的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破坏和污染。全球变暖使得一年四季的气候越来越不分明;城市里高楼林立,街道、高架桥纵横交错;拥挤的交通与局促的生活空间;社会竞争与强大的工作压力;繁复的社会与家庭关系……。人们生活在“人造环境”里,随着生活节奏的紧张化,越来越多的现代都市人的精神状况趋于亚健康状态。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的一项调查表明,全世界亚健康人口总的比例已占到75%,真正健康的只有5%。据对我国16个百万人口城市的调查发现,亚健康率北京人高居榜首达75.31%,上海是73.49%,广东73.41%[9]。医学、心理学专家提出,产生“亚健康”状态的根本原因是心理承受能力不能适应外界环境的压力。而习弹古琴正是缓解这精神压力的良方。一是因为古琴的音乐风格倾向于静态、简洁、含蓄、淡雅、舒缓、自由的美,具有减压、放松的特性。二是因为古琴音乐多数系出人于大自然中的感悟,含有自然界的信息,可以营造一种人为的“自然环境”,使人从紧张的“人造环境”里超脱出来。三是因为古琴音乐的文化内涵丰富,可以陶冶人的情操、提升人的健康心态。
  此外,习弹古琴还可以促进人左右大脑的开发。科学研究证明,大脑分为左半球和右半球。左半球是管人的右边的一切活动的,一般左脑突出的是逻辑、理性思维功能;右半球是管人的左边的一切活动的,右脑突出的是想像、感性思维功能。古琴弹奏的右手根本指法有八种——食指、中指、名指、大指向掌内、掌外弹奏(抹挑、勾剔、打摘、托劈),而这八种根本指法的各种组合则可以构成多达五十多种复合指法。这正符合了管理右手的左脑逻辑、理性思维的特点。古琴弹奏的左手指法则有着大量的形象描述,比如细吟、飞吟、荡猱、往来猱、蟹行等等,也正符合了管理左手的右脑想象、感性思维的特点。同时,古琴弹奏的指法中还有着大量左右手相互配合的指法。比如绰上、注下、分开、搯撮三声、剌伏、索铃等弹法。由此可见,习弹古琴既有对应性的左、右脑的开发作用,又有着理性与感性思维全面发展的功用。对现代都市人的精神状况的改善是非常有益的。
  
  三、现代都市人习弹古琴的可能性分析
  
  诚然,习弹古琴有益于身心健康,但对于现代都市人的生活环境与特点而言,是否可行呢?以下试从几个方面来探讨习弹古琴于现代都市人的可操作性。
  古琴的形制具有“人性化”的特点。古琴的音量仿如人正常说话的声音大小,即便是在夜深人静的时候弹琴,也不会惊动左邻右舍,很适合现代都市人“社区式”的住所环境;古琴通常长约122厘米,宽处约22厘米,重约六斤,无论是自娱自乐或是携琴访友、野外游玩,都可轻松使用。
  古琴谱具有“易理解、可拓展”的特点。记录琴曲的琴谱并不直接记录乐音,只是用汉字的部首、笔划与数字组合而成的复合字来记录弹奏指法、弦数、徽位及简要的音乐处理提示,称为减字谱。减字谱不像五线谱或简谱那样有繁复的音符符号、时值组合法、音乐表演术语……,懂得汉字的人只需稍经讲解便可明了减字谱的记谱法,不需学习专业的乐理知识。同时,“宽松”的减字谱记谱法有着很大的二度创作的自由度,让习弹者在打好基础之后不断的进阶中,随着技巧与领悟力的提高可以有渐行渐深的品味空间。可满足现代都市人求新猎奇的“拓展式”心性。
  古琴的习弹具有“以曲带功”的特点。古琴的弹奏技巧相较于钢琴、小提琴、琵琶、古筝等很多常见乐器来讲,都更为容易,不需要弹奏大量的练习曲,不需要“童子功”——从小开始练习,也不需要每天数小时的练习强度。因为古琴的习弹至累积一定的技术基础之后,都是以习弹琴曲来带动技巧练习的,注重的是琴曲意境的展现而不是技巧的演绎。这种内涵意蕴的表达是与琴者的个人阅历深度、综合素质相辅相成的。这一特点与现代都市人生活忙碌而阅历丰富的特点也是相适应的。
  古琴的习弹人群具有“非专业、常交流”的特点。据笔者不完全统计海内外共有九十多家古琴社(琴馆、古琴研究会、古琴工作室等);两百多个古琴网站(博客);平均每月举办古琴雅集六十多场次;年递增习琴人四千多人次,其中非音乐专业琴人约占90%。同时,相较于其余乐器来看,古琴的交流活动非常频繁,自2003年古琴艺术入选“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以来,大约平均每年都会举办三次全国性的大型古琴活动,而多数的琴社(琴会)都会每月举办一次“雅集”,以促进琴人之间及琴与其他艺术门类之间的交流。这种既可以自娱自乐,又可以经常与人分享的学习方式,有利于忙碌的现代都市人在工作之余,放松身心、提升活力。
  综上所述,古琴自古便兴盛于民间,一直广为历代文人墨客、达官贵人所倾爱,在历史长河中,关于古琴艺术所流传的佳话典故,有的展现出习弹古琴可以修身养性、有的侧通过古琴音乐静心宁神、还有的是通过古琴调理身心健康。
  回到当下,在日益紧张、压力繁重的现代都市工作环境里,通过习弹古琴与身心养生的有效结合,可解决现代人的亚健康状态,达到放松情绪、疏缓疲劳、平静心气等有益的收效。目前古琴艺术还通过与中医子午流注的结合、通过与五行五音的实践,逐步探讨着古琴音乐治疗的多种可能性与有效性,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古琴文化将更广泛、更深入的发挥它在现代养生的积极意义。
  
  参考文献:
  [1](汉)蔡邕.琴操(卷一)[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
  [2](汉)桓谭.新论·琴道[M].北京:中华书局,四部备要本.
  [3]礼记·乐记[M].卷三十八,据《十三经注疏》,1815年阮元刻本.
  [4](明)徐上瀛.溪山琴况[M].
  [5](唐)薛易简.琴诀[M].见许健编著《琴史初编》,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82:56.
  [6](清)祝凤喈.与古斋琴谱[M].清刊本.
  [7](明)杨抡.杨抡伯牙心法[M].见査阜西编纂《存见古琴曲谱辑览》,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7:282.
  [8](明)朱权.神奇秘谱[M].见査阜西编纂《存见古琴曲谱辑览》,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7:275.
  [9]从数字看亚健康医学.中华预防学会网.
其他文献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教育事业不断进步,在学校教导学生们学习基础理论知识的同时也要培养他们的家国情怀.身为一名新时代的中学生,要知道我国不但拥有灿烂的民族文化,而且还
当前在高考重压之下的高中数学复习任务艰巨而繁重,其复习的有效性对学生的终身发展都产生明显的影响.只有在高中数学复习中,帮助学生及时、完善地构建起学生脑海中的数学知
在社会对人才需求量极大的现状下,越来越多的人对于教育方面的重视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对于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也有了更高的重视,初中的语文教学也因此被很多学生、家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