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银屑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以丘疹、鳞屑等为主要表现.虽然银屑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至今尚未得出定论,但大多数研究表明,社会心理因素在银屑病的病因、发病过程以及疾病的演变和治疗中起着重要作用.除此之外,国内外研究表明,T细胞亚群失衡在银屑病的发病中也起着重要作用.本实验通过研究心理治疗对寻常型银屑病患者临床疗效、生活质量、心理因素的影响,为银屑病的发生发展与社会心理因素的关系寻找理论依据,并为银屑病的临床心理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择50例寻常型银屑病患者和20例正常人分别作为实验组和健康对照组,根据是否进行心理治疗将实验组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共20人)和心理治疗组(共30人,3人脱失,实际为27人).治疗前后抽取实验组患者上午8-9时空腹时的外周血以及对照组健康人群上午8-9时空腹时的外周血.常规治疗组给予迪银片、冰霜进行治疗;心理治疗组除进行药物治疗(与常规治疗组相同)外,另加入心理疏导治疗和生物反馈治疗,每周1次,共治疗8周.所有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均未使用激素(外用药除外)和免疫抑制剂.(1)治疗前后对银屑病患者分别进行PASI评分.(2)治疗前后对银屑病患者进行皮肤病生活质量指数量表(DLQI)、焦虑自评量表(SAS)及抑郁自评量表(SDS)的评定.结果:临床疗效:心理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患者治疗前PASI评分分别为:13.61±9.62,14.73±9.40,两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评分均下降,分别为:3.21±3.34,8.78±6.07,心理治疗组明显低于常规治疗组(p<0.05).治疗后两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2%和15%,心理治疗组明显高于常规治疗组(p<0.05).皮肤病生活质量指数量表(DLQI):心理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患者治疗前DLQI评分分别为:13.63±5.51,13.25±5.95,两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评分均有所下降,分别为:7.30±3.69,11.70±5.52,心理治疗组明显低于常规治疗组(p<0.05).焦虑自评量表(SAS):心理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患者治疗前SAS评分分别为:47.93±8.50,44.40±10.23,两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评分均有所下降,分别为:40.81±7.63,41.0.5±9.57,两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心理治疗组与常规治疗组治疗前后各自SAS评分的差值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抑郁自评量表(SDS):心理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患者治疗前SDS评分分别为:51.00±8.32,50.45±7.10,两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评分均有所下降,分别为:41.52±8.49,48.45±7.10,心理治疗组显著低于常规治疗组(p<0.05).结论:本试验采用随机病例对照试验方法研究心理治疗对寻常型银屑病患者的临床疗效、生活质量、情绪状态的影响.试验结果初步揭示心理治疗对寻常型银屑病患者的临床疗效、生活质量、情绪状态均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1、心理治疗能有效提高寻常型银屑病患者的临床疗效;2、心理治疗能有效改善寻常型银屑病患者的生活质量;3、心理治疗能有效改善寻常型银屑病患者的情绪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