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雌激素对生殖内分泌影响的不良结局及相关机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xsdvc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类雌激素是指一类可以在体内模拟雌激素活性,产生类雌激素效应并干扰正常生殖功能的人工合成或天然化合物,也称为环境雌激素。按来源分类,可大致分为天然雌激素、植物雌激素、真菌性雌激素和人工合成雌激素,其中较为常见的有双酚A(BPA)、17β-雌二醇、乙炔雌二醇、大豆异黄酮、二乙基雌酚(DES)等。类雌激素在生活中无处不在,长期接触可对人体健康产生极大影响。类雌激素与雌激素结构相似,可通过与ER相互作用形成EEs-ER复合物,发挥雌激素样活性,使内源激素失衡,雌激素物质可以在非常低的剂量下以组织特异性的方式发挥作用,改变激素的正常水平或改变激素在体内循环的方式,促进生殖器官增生、使精子活性降低和生育率下降,甚至导致前列腺癌、子宫内膜癌、乳腺癌等激素依赖型癌症。其作用机制主要如下。经典基因信号途径该信号途径主要通过雌激素核受体(nER)进行,ERα和ERβ均属于核受体超家族,由不同的基因编码位于不同的染色体。类雌激素结合ERα或ERβ后会识别并结合靶基因上的雌激素应答元件(EREs),或利用蛋白质间的相互作用间接结合靶基因启动子,从而引发基因调控机制,激活或抑制靶基因的转录、翻译等过程。与EREs结合促进DNA弯曲和循环,利于结合共调节因子引发更多效应,这些共调节因子包括共激活因子、共抑制因子、共整合因子、组蛋白乙酰转移酶和去乙酰化酶,以及一般的转录因子。另外,芳香化酶基因CYP19a和CYP19b是调控雌激素合成的关键因子,同时也被认为是类雌激素的潜在靶点,干扰CYP19基因表达可以显著改变雌激素的产生速率,从而导致生殖过程的紊乱。农药类、邻苯二甲酸酯类、重金属类、多溴联苯醚、多氯联苯等类雌激素物质皆通过此途径参与调节基因表达,发挥生物学活性。非基因信号途径非基因信号途径是指类雌激素在细胞膜处与雌激素膜受体(mER)结合形成复合物,可导致第二信使cAMP、Ca2+等快速波动和细胞内激酶的激活,包括磷脂酰肌醇激酶(PI3K)、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蛋白激酶A(PKA)和蛋白激酶C(PKC)等,快速进行级联反应,介导EGFR/MAPK、AC/cAMP/PKA、IL-6/STAT3、PI3K/AKT等相关信号通路,传导生物信号。类雌激素不仅可以通过单独结合nER或m ER调控细胞内生物学反应,还能够同时结合多种受体,介导多种信号途径共同对内源雌激素生理过程进行干扰,由此造成的信号通路的复杂性也是目前研究类雌激素分子机制的难点。
其他文献
新世纪以来,计算机相关技术得到长足的发展,特别是数字多媒体与互联网技术使群众的日常资讯生活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基于电子移动终端的新闻资讯平台逐步替代了传统的纸质新
为加强公安机关的内部执法监督,云南省公安厅首次对昆明市公安局2002年度执法质量进行考核,考核组本着"标准不降、程序不减、实事求是、客观公正"的原则,采取听、查、问、议
研究背景及目的近年来恶性实体肿瘤临床治疗手段不断更新,治疗水平不断提升,部分肿瘤病人生存时间显著延长,脊柱转移瘤(spinal metastatic)的发生(发现)率也随之增加,脊柱是
课程教学改革是我国职业教育改革的核心和创新源泉。当今职教课程在结构和设置上仍然以学科课程为主,关注知识的完整性而忽视与现实工作世界的联系。建设多元、有效的中职教育课程体系,提高中职课堂教学质量成为中职教育发展的重点和难点。基于工作过程进行开发的课程,符合“职业”这一特性,行动导向的教学实施以具体工作任务和行动为方向,专注于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结合听课观察、问卷、访谈三种方式对当前中职学校《导游业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