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雨量警报系统的运营基准设定

来源 :中国水利学会2005学术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lqy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陡峭的山地流域,小河川经常发生因集中式暴雨引起的突发性洪水,使野营观光的人们因不能及时躲避而导致被冲走或淹没的案例时有发生.本文以流域面积为54.91km2的山地流域为试验对象,研发一种自动雨量警报系统(ARWS),从而实现当上游发生集中式暴雨时,该系统能够预测下游河道的洪水量和洪峰到达时间.研究中应用的降雨—径流模型有HEC-HMS模型中的Clark模式和SCS模式,以及地理信息系统(GIS)的GIUH模型.经比较分析,最终确定GIUH模型为最优化模型,将其分析结果作为ARWS的警报发布降雨基准.
其他文献
本文研究模拟模型在水资源优化配置中的应用,并以富阳市为例、通过水资源供需情况的分析,对区域水资源配置进行模拟模型计算.采用不同频率的典型年法,以天为单位进行调节计算,反映了区域的水资源供需特点和规律.根据计算结果提出多种水资源的配置方案,并对各种不同组合方案的水资源需求、投资等因素进行分析评价,提出了优化的推荐方案.该方法物理概念清晰、计算技术先进可靠,广泛适用于多水源、多用户水资源系统的配置与管
"05.7"淮河流域暴雨洪水,沿淮淮北涝灾严重,淮河干流发生了一次较大的洪水过程.通过提前腾空河道库容抢排、开机抽排等一系列调度管理措施,加速了排涝速度,为受灾农田补种改种赢得了时间,减轻了农业损失.充分分析天气、水情及现有工程条件,结合历史经验,认为本次洪水过程绝大部分堤段洪峰水位在保证水位以下,洪峰为单峰,高洪水位持续时间短,河道底水低,退水速度快.坚持科学发展观,从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出发,通
为了贯彻新的,更合理地开发、利用和管理松辽流域水资源,促进流域与区域水资源管理有效结合,对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与管理中存在问题进行分析,分析了流域管理与区域管理相结合的内涵,包括结合原则、结合途径、结合内容等.从辽宁省实际工作出发,省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可以从流域水资源规划编制、取水许可总量控制与监督管理、建立总量控制与定额管理相结合的用水管理机制,实现水资源基础资料共享、信息互通、增加工作透明度等几个
本文利用遗传程序自动搜索模型结构能力强的优点,建立基于遗传程序设计的作物水分生产函数模型.该方法通过演化计算自动寻找最优的模型结构,比起传统统计方法具有较大的灵活性和智能性,避免了预先建立具体数学表达式的不便.将基于遗传程序设计作物水分生产函数模型同BP神经网络模型、Jensen模型以及Blank模型进行比较,实例表明,遗传程序设计的作物水分生产函数模型适应性强,拟合精度最高,为作物水分生产函数的
结合2004年安阳信益二期工程"5·12"特大伤亡事故的教训,论述了实行安全监理控制的必要性.指出应从四个方面做好安全监理控制:建立安全管理机构;事前控制建立联系机制;坚持"四不放过"原则.
建立节水型的产业布局和结构已成为当前及未来我国解决水资源危机最重要的根本途径.本文利用国民经济统计资料,对2000年国民经济产业部门用水与污水排放效应进行分析,进行国民经济用水的环境经济综合核算,全面剖析国民经济产业部门的用水全成本,建立全面反映国民经济用水效应的投入产出表.①从数量上,分析国民经济产业部门取用水量对水资源耗减的贡献,计算部门创造单位增加值所造成的水资源耗减成本;②从水质方面,分析
本文介绍了湖北省钟祥市小型水库的基本情况,在安全度汛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抓好落实防汛责任、推进小型水库整险、加强管理长效机制建设、加强小型水库基础设施建设、加强科学防控等5项工作,创新小型水库管理机制.
大河水库除险加固和天平湖水上公园建设是泰安市水利和渔业局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抓住机遇,锐意进取的结果.它不仅保证了防洪安全、提供了水资源保障,而且充分利用国家重点工程弃渣,开发了水库的生态和自然资源,建成水利风景区,是一个工程效益、生态效益、社会经济效益完美结合的典范.
广西玉林市小型水库多,分布散,病险率高,安全隐患多,在维护管理和防汛工作上存在不少问题.本文分析了玉林市小型水库工程现状、工程管理和防汛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进一步强化水库安全管理和防汛抢险责任制、建立和完善水库维护管理经费筹措机制、加快现有病险水库除险加固步伐、转变观念加快水库防汛通信建设、解决水库无管理房和无行车抢险道路问题、完善水库防洪抢险预案,落实好防汛抢险队伍、资金和物料、加强防汛值
黄河下游由于来水来沙的大幅度减少,加之人类活动对河道自然形态的干预,导致主河槽淤积萎缩、"二级悬河"发展、河势游荡、滩区安全威胁严重等突出问题.深化对游荡性河道泄洪机理、输沙特性等自然演变规律的认识.鉴于进入下游水量继续减小,提出应减小整治流量与整治河宽.认为游荡性河段比降陡,来沙量大,很难形成稳定的窄深河槽,弯曲性整治难度很大,两岸同时整治应成为重要整治方案之一.今后黄河下游治理应通过调水调沙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