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Purpose Toanalyzecoronalradiologicalfactorswhichcouldaffecttheoutcomesofcorrectivesurgeryinadult lumbarscoliosis. Methods Twenty-eightpatientswithadultlumbarscoliosisunderwents
【出 处】
:
中华医学会第十七届骨科学术会议暨第十届COA国际学术大会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Purpose Toanalyzecoronalradiologicalfactorswhichcouldaffecttheoutcomesofcorrectivesurgeryinadult lumbarscoliosis. Methods Twenty-eightpatientswithadultlumbarscoliosisunderwentsurgicalcorrectionprocedure.
其他文献
背景传统无血供长段自体骨移植,具有骨诱导、骨传导和自身成骨作用,其骨修复主要依靠爬行替代,需时漫长。长段异体骨移植不受形状和数量的限制,能达到即时的骨量要求,并有与传统的长段自体移植骨基本类似的骨愈合过程。但由于异体骨经各种灭菌处理,缺乏自身成骨作用,骨愈合过程缓慢。
目的:以往垂直距骨通常指的是先天性垂直距骨(CVT),先天性垂直距骨是一种罕见的先天性距舟关节脱位,常表现为“摇椅样”畸形,病因不明。然而,我们在临床工作中发现,创伤、胫后肌腱功能不全和平足症等病因均可导致继发性距舟关节半脱位或脱位,甚至可伴有距下关节脱位,表现为距骨倾斜、胫距角变大和距骨头变短,最终形成类似于垂直距骨的表现。本研究的目的是提出垂直距骨的概念,将垂直距骨按病因分为先天性和继发性垂直
目的计算机辅助手术导航系统应用于脊柱外科前,脊柱外科医生主要以普通X线透视下徒手方式行脊柱外科手术.然而,脊柱解剖结构独特,其毗邻脊髓、重要血管及脏器,手术者术中视野受限,凸显脊柱外科手术的高难度和高风险t-family:DLF-3-0-1719093873+ZHQHUJ-317;font-size:14.0000pt;mso-font-kerning:0.0000pt;">4年10月
目的:采用不同方式对老年退变性腰椎侧凸采取截骨矫形手术治疗,探讨其手术策略.方法:选取2012.1.1-2014.12.31在我院手术治疗的69例老年退变性腰椎侧凸患者,其中男性8例,女性61例,平均年龄65.6岁(60-77岁).术前症状:全部患者均主诉腰痛1年以上,腰痛伴下肢痛麻等神经症状49例,单纯腰痛20例.所有患者均经过严格非手术治疗3个月症状无改善.
目的:评估因腰椎间盘突出或者椎间盘源性腰痛进行Disc-FX手术治疗患者术后椎间盘炎发生率、分类以及治疗策略。方法:前瞻性队列研究,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46位患者因椎间盘源性腰痛或者腰椎间盘突出症于本院行Disc-FX手术。其中术后腰痛症状缓解后加重、红细胞沉降率ESR以及C反应蛋白异常患者纳入研究。依据既定治疗策略,所有患者进行广谱抗生素配合小剂量激素治疗,复查MRI,并定期复查E
Study Design Casereport.Objective Toreportararecomplicationafteranteriorcervicalcorpectomyandfusionoftraumaticcervicalherniation. Summary of Background Data A42-year-oldmalepatient
[目的]比较Kumell,行经PKP或者保守治疗临床中远期疗效差异。[方法]2009年12月至2012年6月,105例Kumell病患者(123个椎体)就诊于本院,依据治疗方式分为PKP组(研究组48例54个椎体)以及保守治疗组(对照组57例69个椎体),研究组进行PKP手术,术后常规进行抗骨质疏松以及支具固定1月,保守治疗组仅进行抗骨质疏松以及支具固定1月。
目的:观察术前静注帕瑞昔布对断肢再植患者术后的镇痛效应.方法:2014年2月-2015年4月间,我院行断肢再植术患者103例,男性比例为69.8%,患者平均年龄(33.7±12.4)岁,随机分成:实验组(n=57例)术前半小时静注帕瑞昔布40mg(单次给药方案),对照组(n=46例)术前不做特殊处理(空白对照).
目的:分析椎体成形术(PVP)以及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胸腰椎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CVF)的并发症。方法:采用多选项以及开放式问卷收集本院2010年1月至2012年1月,因OCVF在本院行进行PKP或者PVP手术术后即时手术并发症以及术后12月内并发症信息。以确定PKP、PVP术后常见并发症,为此类并发症提供治疗策略基础。
背景 高能量创伤、感染、先天性骨病及肿瘤切除等常造成四肢大段骨缺损,治疗非常困难。四肢大段骨缺损如果不能修复,患肢将可能完全残废甚或截肢,严重危害人类健康。但随着医学技术发展及患者对保留肢体期望的增强,目前多通过修复骨缺损来保留肢体并恢复其功能。然而,骨量不足、术后生物力学性能不佳、肢体功能不良一直是大段骨缺损的修复的难题和研究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