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治疗HBV相关的慢加急性肝衰竭随机临床试验研究

来源 :第7届全国疑难及重症肝病大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ayxiandan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为了观察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治疗HBV相关的慢加急性肝衰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55例HBV相关的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随机分入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27例,接受6天的G-CSF治疗(5μg/kg/天)及标准治疗,对照组患者28例仅接受标准治疗.外周血CD34+细胞水平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同时检测患者的血常规、生化学指标和影像学检查.所有的患者至少随访3个月,评估肝功改善情况和生存率.结果:G-CSF治疗组的外周血中性粒细胞和CD34+细胞数在治疗第3天明显上升,持续至第7天,第15天逐渐下降;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的CTP评分,在第30夭时明显改善,MELD评分在第7天出现改善,持续到30天。3个月随访发现,治疗组的生存率明显的高于对照组。结论:G-CSF治疗能够动员HBV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的CD34+细胞,有效改善患者的肝功能,提高生存率。
其他文献
目的:主要是探讨拉米夫定治疗该类患者的长期疗效,以及既往干扰素治疗对拉米夫定疗效的影响.[方法]:本研究是一个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资料采集于接受拉米夫定治疗至少2年、停药随访至少6个月的患者,且在拉米夫定治疗前,患者为既往接受过干扰素治疗或者从未接受过抗病毒治疗的病人,所有患者基线HBV DNA水平为6-7 log10拷贝/毫升.研究相应分为干扰素经治组和无干扰素组,分析治疗和随访期间的生化学、血
目的:观察核因子κ B亚基65 (nuclear factor-κ B,NF-κBp65)及细胞色素C氧化酶-Ⅱ(cytochrome C oxidase-Ⅱ ,COX-Ⅱ)在大鼠急性肝衰竭(acute liver failure,ALF)模型中的变化.方法:Sprague-Dawley雄性大鼠40只随机分为5组:对照组、ALF 4h组、ALF 8h组、ALF 12 h组和ALF 24h组.ALF
目的:探讨人工肝PDF模式在肝衰竭患者中的疗效.方法:选取肝衰竭患者20例,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10例,对照组10例;对照组采取内科综合治疗,观察组在内科综合治疗基础上给予人工肝血浆滤过透析(PDF)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临床肝功能生化治疗的改善情况及对临床病死率的影响.结果:治疗前2组基础状况比较:2组患者基础状况如年龄,性别,病情等无差别,P>0.05.治疗后2组生化指标比较:两组治
本文应用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对不同人工肝支持系统方法治疗HBV相关肝衰竭患者3个月时的预后分析,探讨其对肝衰竭患者人工肝支持系统方法选择的指导价值.结果表明:20≤MELD≤29和30≤ MELD≤39肝衰竭患者应在内科综合治疗的基础上积极进行人工肝支持治疗,20≤MELD≤29患者可以行PE治疗,30≤MELD≤39患者应选择PDF治疗,MELD≤19患者可以进行内科综合治疗而不需要人工肝
会议
会议
会议
会议
会议
目的:研究血栓调节蛋白N端结构域(TM-N)的抗炎作用.方法:用LPS及HMGB1+LPS刺激RAW264.7细胞,加入TM-N共培养,分别检测IL-6mRNA、TNF-α、IL-1及核因子NF-κB,分析各组各时间段的关系。结果:HMGB1+LPS刺激组6h时IL-6的表达(2.637±1.07 3)明显高于LPS组(0.376±0.156);该组8hTNF-α (916.52±38.31)及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