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体力活动相关因素与体力活动之间的确凿关系证据对儿童青少年体质健康促进和体力活动促进意义重大,国内学者关于儿童青少年体力活动相关因素这一主题综述类研究多是采用传统的描述性综述方法,在某种理论框架下探讨体力活动相关或影响因素,缺乏对相关因素与体力活动关系证据的定量系统综述。因此,本文同时采用描述性综述和系统综述的方法对发表在国内核心期刊上的主题为儿童青少年体力活动相关因素文献进行了全面和系统的回顾,梳理相关研究的基本特征,评价相关研究的方法设计质量,并重点对不同因素与儿童青少年体力活动的关系类型和方向是否能在已发表的高质量研究论文中达成一致进行了定量评价,以期为我国儿童青少年群体的体力活动健康促进提供定量数据支持。在方法设计上,按照文献检索-文献检索-文献筛查、追溯和增补-因素分类和编码的程序展开研究,同时进行描述性综述和系统综述。描述性综述分析入选文献在研究设计、抽样方法、样本量、样本来源区域、体力活动内容、体力活动测量方法及质量等环节内容,反映其基本现状特征。系统综述是对入选文献进行的半定量证据综合,是对某因素与儿童青少年体力活动的相关关系方向在学术界研究中是否达成一致进行的度量。结果表明,(1)近25年来,在儿童青少年体力活动相关因素研究领域,高质量研究呈现稳定增长趋势,研究对象、内容和研究类型也逐渐多样化。以往研究存在以下问题:(1)理论研究多是移植国外理论而缺乏本土创新;引用国外理论开展的国内研究既不充分也不细致,尤其缺乏实证数据的研究积累。(2)实证研究的研究设计特别是研究方式使用上存在一定不足,在抽样方法设计和报告、问卷设计和报告、问卷信效度检测和报告、质量控制等环节不规范。(3)研究不均衡:样本人群来自区域分布不均衡,华东地区人群研究最为充分,其它地区的儿童青少年研究较少,缺少来自东北和华南地区儿童青少年体力活动相关因素的研究报告;体力活动内容不均衡,对体育锻炼这类组织化、结构化的研究报告多,缺少日常体力活动的研究。(2)在已有研究中,与儿童青少年体力活动密切联系的相关因素在证据综合中关系一致性被证实。性别(男生)、自我效能、体育课程满意度、学习成绩、父母体力活动、父母和子女共同参与、父母的鼓励和情感支持、父母体力活动态度、兄弟姐妹等其它家人体力活动、同伴影响、教师支持、社区体育指导员支持、学校政策支持、体育课频率和数量、城乡(乡村、郊区)、设施可达性、学校设施及可达性与儿童青少年体力活动呈高度一致正相关;年级(学段)、学业负担、抑郁、学校类型(重点、运动传统学校)与儿童青少年体力活动呈高度一致负相关;证据综合结果高度一致地支持抚养方式(双亲、非留守儿童)、家庭孩子数量与儿童青少年体力活动无关。(3)根据现有中文核心期刊研究成果,人口和生物学相关因素研究较为充分,心理、认知和情感因素、社会和文化因素、行为特征和技能因素、物理环境因素中许多变量的研究不充分,数据积累不足,大量因素变量与儿童青少年体力活动的关系无法分析。针对以上问题,本文提出以下建议,(1)本文中许多因素与儿童青少年体力活动关系在不同文献中取得高度一致,这些因素应该成为体力活动促进和体质健康干预中重点关注的内容。其中,通常作为调节变量对儿童青少年体力活动起调节作用的因素,如性别、年级(学段)、城乡、学校类型等提示针对来自于以上不同亚组的儿童青少年群体施以特别注意;其它关系一致的直接变量或中介变量应通过政策、社会环境、物理环境、学校教育、家庭教育、个体和人际关系支持途径寻求系统改良以提高儿童青少年体力活动水平。(2)在今后研究中,应注意增加对本文中因可比文献数量不足无法进行证据综合的因素的探索,通过持续的研究厘清其与儿童青少年体力活动的关系及作用机制;某些在本文中关系一致性无法得以确认的因素,亦应在后续研究中持续验证。在后续研究中,学术界应特别重视某国外理论应用于国内儿童青少年群体及本土理论在在解释和预测儿童青少年体力活动时的基础数据的积累工作,在基础数据不足的情况下,不宜过分追求理论热点。(3)在研究设计方面,本文建议:(1)更多开展纵向研究,(2)增加客观测量方法的使用,(3)正确和科学使用和报告抽样方法和程序,(4)遵循严格的问卷设计和适用性检验(包括信度和效度检验)程序开发和引用相关问卷并报告信效度检验结果。在统计方法方面,本文建议后续研究更多使用多元统计方法分析研究数据,并详细报告不显著变量。(4)学前儿童、留守儿童的体力活动相关因素的研究近些年逐渐出现,但数量依然不足,建议后续研究关注此群体的相关研究,为新时代、新背景下健康中国战略的实施和儿童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做出应用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