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双氨基二硫代甲酸酯类抗肝癌化合物LRD-22的发现
【机 构】
:
北京大学药学院,天然药物及仿生药物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8 号 100191
【出 处】
:
全国药物化学学术会议暨第四届中英药物化学学术会议
【发表日期】
:
2013年11期
其他文献
Among the building blocks for construction of fused N-heterocyclic quinazoline rings,3,4-dihydro-2H-pyrazino[2,1-b]quinazoline-1,6-dione(1)has been anticipated to be versatile in further structural mo
ATP 结合式转运蛋白的过度表达肿瘤细胞产生多药耐药(Multidrug resistance,MDR)的重要原因[1].其中,P-糖蛋白(P-glycoprotein,P-gp)及乳腺癌耐药蛋白(Breast cancerresistance protein,BCRP)的过度表达会导致多种化疗药物治疗失败,包括临床上广泛应用的酪氨酸激酶抑制剂.通过抑制P-gp 及BCRP 的功能和/或表达,可以
Fungal infection is one of the most easily neglected pathogens 1.Therefore,there is a great demand for novel antifungals employing new biochemical mechanisms and activities with fewer side effects.Thi
近些年来,国内外已报道了一些吴茱萸次碱的合成及药理活性研究(1-3),为了进一步提高吴茱萸次碱的抗肿瘤活性,我们以邻氨基苯甲酸及三种取代苯胺(2a,2b,2c)为起始原料合成了10-甲基吴茱萸次碱(4a)、10-甲氧基吴茱萸次碱(4b)和10,11-二甲氧基吴茱萸次碱(4c)等三种吴茱萸次碱的衍生物(合成路线见scheme 1),并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核磁及质谱等分析手段对化合物的结构进行了表
会议
吴茱萸碱和吴茱萸次减是中药吴茱萸的重要有效成分,药理活性实验研究证明它们具有抑制肿瘤细胞增殖作用(1-3).虽然这两种生物碱在结构上是类似的(见图1a,2a),但是他们的抗肿瘤活性却有很大的差别.文献报道(4)认为吴茱萸碱N14 位上甲基的存在,可能是吴茱萸碱比吴茱萸次减活性更强的主要原因之一,但是这只是一种猜测,没有人从理论上进行深入研究.因此为了从理论上研究这两种生物碱的电子结构与抗肿瘤活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