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探讨3D打印快速原型制造技术在股骨粗隆间骨折闭合复位内固定中的临床应用.方法:12例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术前行64层多排螺旋CT扫描,对所获Dicom格式数据使用M3D数字医学软件进行三维重建生成.STL文件后导入3D打印机进行模型制造.基于3D打印模型制定手术方案,并行术前规划,测量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roximalFemoralNailAnti-rotation,
【机 构】
: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医院(南京市第一医院)骨科;南京医科大学数字医学研究所
【出 处】
:
中华医学会第十七届骨科学术会议暨第十届COA国际学术大会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3D打印快速原型制造技术在股骨粗隆间骨折闭合复位内固定中的临床应用.方法:12例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术前行64层多排螺旋CT扫描,对所获Dicom格式数据使用M3D数字医学软件进行三维重建生成.STL文件后导入3D打印机进行模型制造.基于3D打印模型制定手术方案,并行术前规划,测量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roximalFemoralNailAnti-rotation,PFNA)的主钉直径、主钉长度,螺旋刀片长度,确定各锁钉进钉点及深度并进行模拟手术,将模拟手术PFNA各参数与术中最终使用结果比较.记录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引流量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并与非3D打印计划手术比较.
其他文献
目的:CT动态观察脑血管病卧床患者肺坠积现象与坠积性肺炎CT发生、发展、转归. 方法:收集脑血管病卧床患者60例,清醒组30例,昏迷组30例.将意识清醒组随机分为对照亚组与干预亚组各15例,干预组进行针对性拍背护理干预.于发病当日、3天、5天、7天、9天至肺炎发生进行低剂量螺旋CT扫描,观察各期各组影像学特点. 结果:60例患者有明显肺坠积效应53例,坠积性肺炎42例.42 例中第1次CT示两下后
目的:通过对主动脉夹层动脉瘤介入手术的术中配合,总结经验,做出及时、恰当的护理。 方法:对2014年10月~2015年8月在我院进行主动脉夹层瘤介入手术的3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我们对这39例患者进行了术前护理、术中护理和术后护理。 结果:充分的术前准备,细致周到的术中观察、护理降低了术中、术后并发症,提高手术治愈率。 结论:对行介入手术的患者实施术前护理、术中护理和术后护理,可以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imaging features of sever pneumonia caused by avian influenza subtype H5N1 virus in adults,and to evaluate the long-term follow-up characteristics.Methods: Five patients(3mal
目的:探讨低B值弥散加权成像在鉴别甲状腺良恶性肿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6年6月来我院经超声提示甲状腺占位,进行甲状腺MRI 检查者21例,其中,男性12例,女性9例,年龄18-65岁.平均年龄45.5岁.采用Philip Achieva 3.0T超导磁共振,颈部专用表面线圈,扫描序列包括轴位及冠状位T1WI、T2WI、脂肪抑制序列T2WI,弥散加权成像序列.b
目的:比较MRI增强扫描及DWI诊断产后胎盘植入的准确性,分析两种方法对产后胎盘植入分型的诊断价值. 方法:收集我院2012年-2015年可疑胎盘植入患者43例,年龄23-38岁,孕龄在22-39周,临床上表现妊娠患者人流或产后胎盘未娩出或娩出胎盘不完整.所有患者产后出血一周内分别行MRI增强扫描及DWI,分析所得图像的胎盘植入的MRI影像表现,以临床病理为对比,计算MRI增强扫描及DWI这两组方
目的:评价影像学方法与免疫学方法诊断肺包虫病的效果. 方法:分析78例肺包虫病患者和49例患有应与肺包虫病相鉴别的其它肺部疾病(支气管囊肿、肺大疱和肺脓肿)的患者的影像学资料和免疫学资料,比较其常用的诊断指标. 结果:在诊断肺包虫病的正确率方面,CT最高(92.9﹪),X线(77.2﹪)与ELISA(85.8﹪)次之,IHA(64.6﹪)最低;在诊断肺包虫病的灵敏度方面,CT(93.6﹪)与ELI
目的:宝石能谱CT常规混合能量平扫和70keV单能量平扫对后颅窝伪影进行分析. 材料和方法:从2013年6月至2013年11月半年时间内在佛山市三水区人民医院进行头部宝石能谱CT常规混合能量平扫120例中采用随机序数法抽取36例患者资料,与同期能谱成像技术(GSI)70keV单能量平扫36例患者资料进行图像质量噪声水平及后颅窝伪影方面进行评分,比较两组评分差异. 结果:宝石能谱CT常规混合能量平扫
Purpose:Amide proton transfer(APT)imaging is a novel noninvasive molecular MRI technique that is capable of detecting endogenous mobile proteins and peptides in biological tissue.We aimed to determine
目的:总结创伤后遗下肢残缺畸形的临床特征,性质与类别,探讨以Ilizarov技术为代表的现代骨外固定技术在创伤后遗症治疗中的价值.方法:1978.5.25——2015.6.30,秦泗河矫形骨科共治疗下肢创伤后遗症(包括骨不连、骨感染骨髓炎、骨缺损,残缺畸形)556例,其中男351例,女215例,年龄3岁-71岁,平均年龄26.3岁,左侧282例,右侧240例,双侧44例.致伤原因:车祸伤194例
目的:脊髓损伤(Spinalcordinjury,SCI)是高能量脊柱创伤常见严重的并发症,造成了巨大的经济和社会负担。脊髓损伤的干预治疗以及重建神经环路是神经科学的重要方向。神经干细胞(Neuralstemcells,NSCs)是神经系统的种子细胞,具有神经细胞分化潜能,在微环境(niche)诱导下能分化为神经元细胞对脊髓损伤后大量神经元的坏死有替代、修复潜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