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髂静脉受压综合征也称Cockett Syndrome,是指髂静脉受压,血管腔内存在异常粘连结构所引起的下肢和盆腔静脉回流障碍性疾病。本病的病因有两种:①髂动、静脉的解剖关系:腰骶部前突明显,骶骨前突显著者可压迫左髂总静脉,再者由于解剖的原因,左髂总动脉骑跨左髂总静脉,这样在动静脉之间形成纤维束带;②静脉腔内异常结构,血管内形成粘连。这两种原因导致髂静脉和下肢静脉回流障碍的一组临床症候群。在临床中,
【机 构】
:
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周围血管病科 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海慈医院血管外科
【出 处】
:
中华中医药学会周围血管病分会第七届学术大会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髂静脉受压综合征也称Cockett Syndrome,是指髂静脉受压,血管腔内存在异常粘连结构所引起的下肢和盆腔静脉回流障碍性疾病。本病的病因有两种:①髂动、静脉的解剖关系:腰骶部前突明显,骶骨前突显著者可压迫左髂总静脉,再者由于解剖的原因,左髂总动脉骑跨左髂总静脉,这样在动静脉之间形成纤维束带;②静脉腔内异常结构,血管内形成粘连。这两种原因导致髂静脉和下肢静脉回流障碍的一组临床症候群。在临床中,侯老师一直强调详细的询问病史,认真全面的体格检查,从患者的症状、体征中发现蛛丝马迹,是明确诊断、做好鉴别诊断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同时结合必要的辅助检查,为临床诊断提供客观的依据。在治疗方法的选择上,侯老师主张周围血管疾病的治疗应该是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相结合,根据患者的实际病情,做出个体化的治疗方案。该患者通过手术探查、解除压迫无疑是最直接有效的治疗方式。该病例反映了侯玉芬教授诊治周围血管疾病时,重视明确诊断,恰当施治的治疗思路。只有如此,方能效如桴鼓。
其他文献
近代中医的一大流派--孟河医派,不仅是常州地区著名的医学流派,而且在整个中医学史上也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孟河名医云集,经验成熟,学术思想逐渐形成,以费、马、巢、丁四大家为代表,学术特色明显,对后世医学影响深远,孟河医家在医学上具备了渊博的知识和丰富的经验,他们用药以和缓醇正为本,结合每个病例灵活变通以求切中病情,再从努力发掘,总结提高来达到精深的境界,这是我们现代中医工作者在处方用药时值得借鉴的宝
本文首先对历代主要文献中出现的热入血室证的相关内容进行考察,总结出了热入血室证的特征及其现代意义,然后探讨了现代社会对于女性子宫相关综合征的应对方式应该如何改进。同时本文还从女性医学的角度对热入血室证进行了分析,并指出了现代社会中所存在的各种危害女性子宫健康的环境以及韩医学上的解决方案。
我科建科以来,收治四肢动静脉及淋巴系统等周围血管病,偶见几例特殊病例,现介绍3例,病例1:丹毒反复发作伴低蛋白血症,该患者丹毒反复发作与免疫功能降低有关,双下肢水肿及腹水主要与乳糜胸长期漏出白蛋白引起低蛋白血症有关,予禁食及补充白蛋白后症状明显缓解。病例2:中医辨证治疗象皮肿,中医的清热、除湿、解毒、活血之法对本病治疗具有一定疗效,在临床中只要辨证准确,即可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病例3:中医辨证治疗
湿邪是重要的致病因素,属六淫之一.湿邪既可由侵袭而至,也可由体内而生.后者是代谢障碍所致,由于饮食结构的变化,代谢性疾病糖尿病、高脂血症、动脉硬化、痛风、等居高不下.尤其动脉硬化闭塞症的发病与湿邪关系密切。在已确诊的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中有湿邪临床表现如形体肥胖,或超重,血脂高,动脉血管有斑块,口黏纳呆,大便不爽。舌淡胖,或有齿痕,舌淡暗,或舌淡胖有瘀斑。舌苔白腻或黄腻,脉弦滑。予燥湿利湿治疗,陈皮
目的:观察糖尿病溃疡中Wnt/β-catenin信号通路表达的变化,探讨该信号通路在糖尿病难愈性溃疡中的作用.方法:雌性Wistar大鼠采用高脂高糖饲料联合小剂量链脲佐菌素液腹腔注射法制备糖尿病模型.分别取正常对照组与DM组制作溃疡模型.观察创面造模后第3d、第7d、第14d对照组及DM组创面愈合情况的变化,并采用HE染色法检测创面组织形态结构的变化,采用ELISA法、RT-PCR法检测创面组织中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多精气匮乏,阳气不足和(或)阳气功能障碍,血管内皮细胞(心精)功能不足或障碍,易出现肌性动脉或微血管痉挛,体现“寒主收引”,以及血管内粥样斑块形成(痰),或合并血栓(瘀),体现中医“寒主凝滞”,即精气匮乏,虚寒内生,而出现收引及凝滞病变,营卫道路阻塞不通,四末失养而萎废,四末营卫阻塞郁遏而化热,热盛肉腐。“营卫稽留于经脉之中,则血泣而不行,不行则卫气从之而不通,壅遏而不得行
动脉硬化闭塞是发生于中老年人的动脉慢性闭塞性疾病,是全身性动脉硬化在肢体局部的表现.随着我国老龄化社会的出现,临床上各种慢性疾病,老年性疾病不断增多,动脉硬化闭塞症已成为现在中老年人常见的一种周围血管病,特别是本病的一些高龄患者(这里主要指70岁以上患者),同时伴有全身性动脉硬化,以及年老体弱,气血亏虚,阴阳失衡,脏腑衰弱等体质特征,因此在治疗上,既要对疾病本身进行关注,更要对患者体质状态进行详辨
糖尿病外围血管病变是引发糖尿病足的基础病因之一,也是引起糖尿病患者肢体溃疡、坏疽和截肢的重要原因。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2型糖尿病的发病率不断增高。2型糖尿病与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有着共同的病理生理基础,常集结发病;2型糖尿病外周血管病变往往合并动脉粥样硬化性血管病变,是构成膝下动脉缺血性病变的主要组成部分。在美国每年有6.5%的糖尿病足患者需要截肢,是非糖尿病患者的10倍以上糖尿病足患者膝以下段小
目的:观察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患者免疫球蛋白的变化以及调节免疫药物干预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7月至2015年5月就诊于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二院周围血管病科明确诊断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患者30例,检测两组患者免疫球蛋白变化情况,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两组,药物干预组、对照组各30例,药物干预组予复方甘草酸苷片口服,对照组予阿司匹林肠溶片口服,两组均7天为1疗程,3个疗程后观察患者疗效及免疫球蛋白情况.
目的:观察糖足方对糖尿病足筋疽潜证微炎症的影响.方法:66例糖尿病足筋疽潜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3例)和对照组(33例),两组在相同基础治疗的同时,治疗组给糖足方冲剂治疗,对照组予以安慰剂治疗.观察两组患者肿瘤坏死因子a(TNF-a)、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2(IL-2)的变化.结果:一个月后,治疗组TNF-a、Hs-CRP、IL-6均较对照组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