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通过对西藏尼木县冲江铜矿各种类型岩石进行热释光分析和岩石基质的石英粒度统计,初步得出了区分矿区含矿岩体与非含矿岩体的两个标型:热释光标型和石英粒度标型.
【机 构】
:
成都地质矿产研究所(成都)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出 处】
:
2004年全国岩石学与地球动力学研讨会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通过对西藏尼木县冲江铜矿各种类型岩石进行热释光分析和岩石基质的石英粒度统计,初步得出了区分矿区含矿岩体与非含矿岩体的两个标型:热释光标型和石英粒度标型.
其他文献
近年来对中亚造山带中的花岗岩的研究表明该区在显生宙发生了大规模的地壳生长,其中在中国北方从新疆北部到东北地区广泛分布的古生代高ε值花岗岩是该区显生宙地壳生长的主要证据.这些年轻的大陆地壳物质是主要来自与俯冲有关的横向增生还是由幔源岩浆的底侵作用为主的垂向增生,这些高ε值的花岗岩是直接由幔源岩浆结晶分异还是由新生下地壳部分熔融成因还存在争议,因此有必要了解该区同期的陆下岩石圈地幔.本文通过对准噶尔北
密坑山岩体位于江西会昌西南约40km处,为一破火山中央岩株侵入体.岩体东界为NNE向断层所截接,东南侧为岩背岩体,西侧为苦竹岽岩体.经钻探验证,三个岩体在深部连成一片,它们是同一岩浆分别沿火山口及环状或放射状断裂侵入而成,为此本文将它们合称为密坑山岩体.上世纪80年代以来,在该岩体与流纹质凝灰熔岩的内外接触带相继发现了岩背、凤凰岽、沟锡坝、苦竹岽、矿背、上湾等一批大、中型锡多金属矿床或矿点,表明这
韧性剪切作用不仅是促使岩石矿物粒度变细、变形的物理作用,同时还伴随着长石等一些矿物的分解和石英、绢云母等一些次生矿物形成的化学作用,并导致岩石的矿物组成和化学成分发生改变.北阿尔金巴什考供韧性剪切带位于红柳沟-拉配泉俯冲碰撞杂岩带南缘,构成俯冲碰撞杂岩带与阿尔金地块的边界.其北侧为走向近东西,宽约20公里,形成于早古生代,主要由蛇绿岩、具复理石特征的深海、半深海碎屑岩、碳酸盐岩和高压低温泥质变质岩
位于河南省内的东濮凹陷文留地区文138断块的沙河街组第二段下亚段(简称沙二下亚段),主要是一套由细砂岩、粉砂岩和泥岩构成的三角州前缘和前三角州微相的细粒沉积物.东濮凹陷是我国东部油气最富集的中—新生界断陷型凹陷之一.它位于黄河下游平原的鲁西、豫北地区,是渤海湾含油气盆地的一部分.它的东侧以兰聊断裂与鲁西南隆起为界,南邻兰考凸起,北邻临清坳陷,西部超覆于内黄隆起之上,凹陷面积约5300km.新生界古
冀北异剥钙榴岩出露于承德大庙西侧的下哈叭沁、白旗、三道沟和滦平凤山的六道沟等地.它们均为无根岩块,呈大小不等的透镜状或团块状产于红旗营子群黑云斜长片麻岩或黑云斜长变粒岩之中,由于受后期构造作用的影响而紧靠崇礼-赤城-大庙-平泉断裂带的北侧分布,形如串珠状.
结晶岩中共存的两种长石成分、含量和平衡温度,是岩石化学分类和成因研究的基础.通过对构成常见结晶岩的独立化学组分的分析,其平衡共存的矿物相数一般不超过4~6种.一般来说,由相律可确定平衡共存的矿物相数;若已知辉石、角闪石、云母等铁镁矿物的化学成分,则依据物质平衡原理,可确定共存的两种长石的总成分;辅以三元长石的活度/成分模型,可同时求解两种长石的成分、含量和平衡温度.
用高分辨透射电镜(HRTEM)研究大别山双河硬玉石英岩时,在硬玉单晶500nm的显微域内,发现了无序的C2/c结构和有序的P2/n结构.根据一组选区电子衍射(SAED)图所确定的空间群C2/c和晶胞参数:a=0.94nm,b=0.86nm,c=0.52nm,β=107.0°;相当于硬玉.由另一组SAED图所确定的是有序结构空间群P2/n,晶胞参数为:a=0.96nm,b=0.88nm,c=0.53
Molar-Tooth构造(下简称MT)是仅发育于前寒武纪,但却遍布全球的一种具有鲜明特征和全球对比意义的沉积岩石类型,而盖帽碳酸盐岩(下简称CC)是发育于新元古代Sturtian,Marinoan,或后Marinoan冰期冰成岩系之上,属于冰后温暖期形成的厚度不大,也可洲际对比的碳酸盐岩.无论是MT还是CC是元古代全球变化的沉积记录,形成受全球海洋地球化学变化和CO循环(元古代末次冰期后的全球变
Bozhilov等(1999)在阿尔卑斯Arami橄榄岩中的透辉石中首次发现斜顽辉石出溶体,并根据其特殊的微观特征推测其先导出溶相为高压斜顽辉石(HPclen),顽火辉石多型的相图资料表明,这种高压斜顽辉石多型只能在深度大于250km的上地幔温压条件下稳定存在,为阿尔卑斯Arami橄榄岩超深来源提供了有力证据.
东昆仑造山带位于青藏高原的北部,青海省腹地,是一个多旋回复合造山带.研究表明区内岩浆活动频繁,显生宙主要经历三个构造-岩浆旋回,即早古生代加里东旋回、晚古生代-早中生代海西-印支旋回以及新生代喜马尼拉雅旋回.而晚海西-印支旋回在研究区是一个最重要和最完整的构造-岩浆旋回,尤其是三叠纪花岗岩构成东昆仑造山带侵入岩的主体.多数花岗岩类岩石中都存在大量的暗色微粒包体,而这些包体是岩浆混合作用的直接标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