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林业有害生物灾害聚类分析的防灾救灾财政政策体系

来源 :2015年中国林业青年科技创新学术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3615838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林业有害生物灾害给我国森林资源和社会经济造成了巨大损失.开展森林灾害分析,有利于把握林业有害生物灾害发生规律,为预测和防治森林灾害、制定差异化防灾救灾财政政策体系提供科学依据.本文以1991-2010 年林业有害生物灾害数据为基础,研究我国林业有害生物的时空分布规律和特征,借助主成分分析对31 省(市、自治区)有害生物发生情况进行综合评价,根据综合得分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1)全国林业有害生物发生面积总计18452 万hm2,年均922.61 万hm2;有害生物灾害年际变化波动较大,总体上呈现出上升的趋势.
其他文献
在深圳湾福田红树林保护区内病虫害和污染较严重的地段,选取样地并对其红树植物进行人工调控,此后14个月中,每月1次对样地内红树植物的生长状况进行定点的跟踪调查。
铜(Cu)和镉(Cd)是河口红树林湿地主要重金属污染物。为研究铜镉复合处理条件下,铜输入对红树植物秋茄(Kandelia obovata)沉积物中镉迁移的不同复合效应,以及铜镉迁移与沉积物中溶解性有机质的相互关系,进行了不同浓度外源重金属Cu2+和Cd2+施加的盆栽实验。
秋茄(Kandelia obovata)为红树科秋茄属植物,具有显胎生、根部特化等特征,其不仅在形态和繁殖特性上显示出长期适应滨海潮间带的显著性适应特征,且具有耐寒特性,是全世界分布最北的红树植物。
污染生境中土壤微生物群落特性对土壤污染程度有指示作用。九龙江流域工业、农业以及水产养殖的排放大量的铜(Cu)和镉(Cd)蓄积于九龙江口红树林湿地沉积物。
红树林是地球碳储量最高的生态系统之一,因此,它的碳储量研究逐渐受到各国学者的关注。本研究以广东英罗湾和中国的红树林生态系统为例,利用样地调查结合现有文献的研究成果,从不同的空间尺度,探讨红树林生态系统的碳储量及其变化。
红树林是海岸潮间带滩涂生长的被海水周期性淹没的乔木或灌木植物群落。近年来滨海湿地生态系统不断遭到人们的侵扰和破坏。红树林作为滨海湿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种群生长动态对滨海湿地生态系统的保护与恢复具有重要的意义。
会议
植物胎生现象是指有性生殖产生的种子不经休眠或短暂的休眠即在母体上发育成幼苗,然后再脱离母体完成繁殖的行为,以红树科植物最为明显。胎生被认为是长期适应滨海复杂环境的结果。过去对这一特殊繁殖方式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生理、生态方面,其发生的分子机制知之甚少。
外来入侵植物互花米草(Spartina alterniflora)于1979年从美国引入到中国,经过30多年的人工种植和自然扩散,已大面积传播到中国沿海滩涂,其爆发规模远大于世界其他地区。并在最近10多年入侵到东南沿海的红树林区,影响红树林的更新和潮间带的物种多样性,成为我国红树林保护和恢复所面临的亟待解决的生态和环境问题之一。
红树林湿地是世界上单位生产力最高的生态系统之一,能够持续固定有机碳,对于全球碳平衡和海岸带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产生深远影响。本研究在我国红树林典型分布区——广东湛江国家级红树林保护区的高桥核心区,选择两条样线上不同潮位的6个样点的土壤沉积柱进行理化分析,基于重铬酸钾氧化-外加热法测定有机碳含量,通过放射性同位素210Pb 进行沉积物定年来推演沉积率,并对土壤有机碳密度和埋置率进行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