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已有大量研究表明,大学生群体身体活动不足、静态行为较长等问题严重。加拿大于2016年发布世界第一个儿童青少年24小时活动指南——《加拿大儿童青少年24小时活动指南:融合身体活动、久坐行为和睡眠》。世界卫生组织也在2019年发布了《5岁以下儿童的身体活动、久坐行为和睡眠指南》。但是,该两份指南面向幼儿和中小学生群体,而对于大学生群体的24小时活动行为仍缺乏相关指导。此外,大学生作为一个从学校走向社会的"特殊"群体,面临着就业竞争激烈、人际交往困扰、升学发展压力和爱情困惑等诸多因素的影响,该阶段是产生焦虑情绪的高发期。因此,本研究旨在调查大学生群体的体育锻炼、静态行为、睡眠和焦虑水平的现状,并探讨体育锻炼、静态行为、睡眠与焦虑水平的关系。研究方法:本研究选取上海、江苏、山东、广西、湖南5个省份6所高校,共计1721名大学生为调查对象。采用梁德清等人修订的《体育锻炼等级量表》(The Physical Activity Scale-3,PARS-3)、静态行为问卷(Sedentary Behavior Question,SBQ)、华裔教授Zung编制的《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该三个量表均已在我国大学生群体中进行过信效度检验,信效度良好。对睡眠时间的调查采用HBSC问卷,经过间隔两周的重测信度检验,重测信度平均值为0.541,内部一致性信度Cronbach α系数为0.876,表明量表信度良好。通过问卷调查法,以网络问卷形式发放和回收,问卷调查回收率100%,有效率95%。问卷调查结束后对相关数据通过描述性统计、独立样本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和多重线性回归进行数据分析,显著性标准设定为P<0.05。研究结果:(1)性别,男、女生在体育锻炼上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男生显著高于女生;在静态行为上也呈显著性差异(P<0.05),女生显著高于男生;睡眠时间和焦虑水平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2)年级,大一、大二、大三、大四4个年级中,体育锻炼上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大一年级体育锻炼水平最高,大二年级体育锻炼水平最低;焦虑水平也呈显著性差异(P<0.05),大三年级焦虑水平最高,大一年级焦虑水平最低;静态行为和睡眠时间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3)生源地,体育锻炼在城市和农村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来自城市的大学生体育锻炼水平高,更加注重身体锻炼;静态行为、睡眠时间、焦虑水平均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4)BMI,分为体重过低、正常、超重、肥胖4个标准,体育锻炼上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体重过低锻炼水平最低,超重锻炼水平最高,说明超重标准的大学生更倾向于减重;睡眠时间上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体重过低睡眠时间最多,肥胖睡眠时间最少,可能与生活习惯、游戏时间有关;静态行为和焦虑水平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5)体育锻炼、静态行为、睡眠与焦虑水平的关系,1)从总体来看,体育锻炼、静态行为、睡眠时间均对焦虑水平均存在显著性影响,其中体育锻炼(β=-0.071,P<0.01)、睡眠时间(β=-0.069,P<0.01)对焦虑水平呈消极影响,静态行为对焦虑水平呈积极影响(β=0.134,P<0.01),贡献率为3.5%;2)从性别来看,男生体育锻炼(β=-0.123,P<0.01)与焦虑水平呈显著负相关,静态行为(β=0.179,P<0.01)与焦虑水平呈显著正相关,贡献率为5.5%;女生静态行为(β=0.094,P<0.01)与焦虑水平呈显著正相关,睡眠时间(β=-0.087,P<0.01)与焦虑水平呈显著负相关,贡献率为2.0%。研究结论:(1)大学生群体的体育锻炼和静态行为问题较为严重。(2)体育锻炼、静态行为、睡眠可以显著影响大学生焦虑水平,增加体育锻炼、改善睡眠、减少静态行为时间可以显著降低大学生焦虑水平;(3)从性别上看,体育锻炼和静态行为是影响男生焦虑水平的重要因素,而静态行为和睡眠时间是影响女生焦虑水平的重要影响因素。未来展望:本研究基于《加拿大儿童青少年24小时活动指南》和《5岁以下儿童的身体活动、久坐行为和睡眠指南》启发,目前国内外还未有专门针对大学生群体的24小时活动指南,因此,未来研究中有待进一步探索并制定大学生群体的24小时活动指南,本研究可为未来指南制定提供一定的研究基础和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