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5.6”湘中突发性大暴雨过程特征分析

来源 :2011年第二十八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inglessss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利用NCEP1°×1°再分析资料、常规观测资料、自动站雨量及FY-2D 卫星资料,分析2010 年5 月5 日晚~ 6 日湘中大暴雨过程特征,并探讨了此次大暴雨过程的成因。结果显示:陕西南部、四川东部高空横槽、中低层切变线、地面弱冷空气及高低空急流与这次大暴雨过程有着密切的关系;各种物理量分析结果表明本次暴雨上空中尺度特征非常明显,强降水分布在湘中一线,其主要原因是中尺度系统造成;卫星云图上动力干带、TBB-60℃值中心与其梯度大值区可为大暴雨的预报和预警提供参考依据。
其他文献
通过对比分析北京地区近年的几次降雪过程,发现上升运动的强度及维持时间,是导致冬季酸性降水出现的决定因素。而降雪前期致酸物的累积虽然对pH 值有一定贡献,但最终pH 值的大小要取决于上升运动的发展。若没有较强的上升运动和上升运动的长时间维持,不可能形成较强的酸性降雪过程。
沙尘作为大气气溶胶的主要种类之一,对区域甚至全球的生态环境和气候变化具有重要影响。它不但可以通过散射、吸收太阳短波辐射和地面长波辐射,或通过参与云微物理过程,改变云的辐射特征,直接和间接地影响地-气系统辐射平衡,而且还可以通过吸收紫外辐射影响光化学反应过程,同时作为铁源,远距离传输到海洋中的沙尘,会影响海洋生态系统。目前对中国北方沙尘的研究多集中在数值模拟及沙尘个例研究中,缺少对其长时间序列的观测
随着经济规模迅速扩大和城市化进程加快,大气气溶胶污染日趋严重,由细粒子气溶胶造成的能见度恶化事件越来越多,这些人类活动排放的污染物,可形成灰霾天气致使能见度下降。2010 年3 月17-22 日,在珠三角地区发生了一次典型灰霾天气过程,同期20 日左右,中亚、蒙古国与我国北方发生了当年沙尘天气影响范围最广的一次强沙尘暴过程,冷空气前锋22 日凌晨到达穗港地区,但穗港两地空气质量发生了相反的变化,香
本文利用NCEP\NCAR1°×1°逐6 小时再分析资料、地面实况资料以及采用EDM,每5 分钟对空气中TSP、PM10、PM2.5 和PM1.0 进行观测各得到一个数据,对09 年4 月23 日甘肃省一次区域性沙尘天气进行了反演,并且分析了此次过程对兰州市的天气以及颗粒物浓度。通过对此次区域性沙尘天气的热力状况等各物理量进行初步的诊断分析,得出结论:这次过程甘肃地区附近的大气层结还是比较稳定的,
在引进暴雨内涝仿真模型基础上,基于GIS,集合湖州市城市地理、河道地形、工程设施、气象监测、防洪调度等基础空间信息,构建了完整的湖州市暴雨内涝数学模型,以城区气象自动站资料、数值预报产品、主观预报等作为实况和预报用降雨边界条件,建立了湖州城市暴雨内涝预警预报系统。本文运用该系统对发生在1999年6月24日-7月1日的连续暴雨造成严重城市内涝过程,以五种内河水位为初始水位条件,进行了历史反演,反演结
通过气象组合因子和气象敏感负荷(电量)指数建立了等级预报和负荷预测模型,由数值预报格点资料提供的气象要素进行计算,实现自动化业务系统,是湖州市电力气象服务工作的一次新的突破,为深入开展有针对性地为电力部门提供气象服务提供了有利的依据。
根据1960-2009 年杭州市7 个县市区的台风降水资料,结合杭州市的社会经济与自然地理要素,构建一个集致灾因子、孕灾环境、承灾体及防灾能力为一体的区域台风暴雨洪涝灾害风险评价模型。借助 GIS 空间分析技术实现各评价指标的栅格化,并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方法,编制以100 m×100 m 栅格为基本评价单元的杭州市台风暴雨洪涝灾害风险区划图。最终将杭州市域划分为高、次高、中等、次低和低的五级风险。区
为了揭示城市热岛(UHI)形成机制,本文以TM 卫星遥感资料为主要数据源,结合地面自动气象站 (AWS)实测的风、气压和湿度等资料,利用地表能量平衡参数化(SEBAL)的方法估算了上海地区的地 表热通量,分析了地表热通量的空间分布及变化特征。。结果表明:TM 地表温度与AWS 实测地表温度具 有较好的一致性, 上海地区存在着明显的UHI 现象;不同地表类型地表温度差异明显,地表类型为交通道 路,其
This paper investigates the sensitivity of sea breeze (SB) simulations to combinations of boundary-layer turbulence and land-surface process parameterizations implemented in the MM5 mesoscale meteorol
During 19771981 the Beijing (BJ) meteorological station was at a suburban location. In 1981 it was moved to a more urban location, but in 1997 it was subsequently moved back to the same suburban loc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