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气候变化是造成近年来黄河流域水资源情势变化和引发生态恶化的主要原因之一。本文应用WEP-L分布式水文模型分析了黄河流域近50年来气候变化对黄河流域水资源的影响,并以黄河河源和黄河中游伊洛河流域为主要研究区域,分析水资源对降水和气温等主要气候因子变化的响应。结果表明,黄河流域1980~2000年与1956~1979年相比,在气候变化的影响下,各水资源量的变化是:地表水资源量减少30.3亿m,地下水资
【机 构】
: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水资源研究所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气候变化是造成近年来黄河流域水资源情势变化和引发生态恶化的主要原因之一。本文应用WEP-L分布式水文模型分析了黄河流域近50年来气候变化对黄河流域水资源的影响,并以黄河河源和黄河中游伊洛河流域为主要研究区域,分析水资源对降水和气温等主要气候因子变化的响应。结果表明,黄河流域1980~2000年与1956~1979年相比,在气候变化的影响下,各水资源量的变化是:地表水资源量减少30.3亿m<3>,地下水资源量减少25.0亿m<3>,其中不重复水量减少3.8亿m<3>,水资源总量减少34.2亿m<3>。对于主要气候因子来说,气温增加使得狭义水资源量减少,其中地表水资源和地下水资源量减少,不重复量变化不大。降水改变引起狭义水资源量及其构成的变化趋势是一致的。月径流对气温变化的响应随季节变化而不同,月径流量对降水变化的响应分成丰水季节、枯水季节及过渡季节三种类型。
其他文献
主溜线对黄河河势预测与洪水控制有重要的意义。本文提出了一种主溜线的特征提取方法。针对河流的主溜与非主溜区域光谱差异较小的特点,提出了以类间散布程度作为投影指标的变换方法,将类间差异最大化以得到对分类有效的信息分量;然后根据主溜与非主溜区域在类间散布最大的分量中体现出的统计分布差异,利用偏度系数对主溜特征进行描述。试验结果表明了本文方法在主溜线检测中的有效性。实例计算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方法能自动地
黄河是一条多泥沙河流,其下游河道治理难度很大,虽然其河道治理取得了很大成效,保证了防洪安全,但随着近期下游来水偏少、洪峰几率降低,滩区群众大量违章修建的生产堤加重了河槽淤积,对河道工程产生负面影响。我们进一步践行“稳定主槽、调水调沙,宽河固堤、政策补偿”河道治理方略,以积极开展引洪淤滩、加强滩区安全建设、逐步废除生产堤作为下游河道治理的重点和方向。
本文对地处黄河中游多沙粗沙区的河龙区间5条典型支流皇甫川、窟野河、无定河、三川河和湫水河流域淤地坝拦减粗泥沙进行了深入分析,计算了其不同年代淤地坝拦减粗泥沙量。通过分析实施淤地坝等水土保持措施前后泥沙粒径的变化、淤地坝配置占比与减沙占比的变化后认为:淤地坝是快速减少入黄粗泥沙的首选工程措施。当5条典型支流淤地坝配置占比平均达到3.0%时,淤地坝减沙占比平均可以达到60%。因此,为有效、快速地减少入
本文主要阐述了湿地的主要功能,分析了目前湿地保护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其成因,并提出了湿地保护的主要对策和措施。
黄河河口治理关系到黄河下游防洪安全和黄河三角洲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的良性维持,是治理黄河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分析了1855年以来黄河三角洲演变和不同时期流路的变化情况,总结了黄河河口的主要治理历程及治理措施。从维持黄河健康生命和保障河口地区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出发,提出进一步加强防洪工程建设,稳定清水沟流路,有计划地使用备用入海流路,处理好黄河河口治理与经济社会发展、生态良性维持的关系,以及建立健全科学
三角洲地区通常是比其他地区更为年轻,自然状态上更动态与易变,但它却是各国重要的工业、运输与休闲基地。近年来,由于气候变化如海平面上升、不可预料和更频繁风暴潮的发生以及经济发展与人口增长而带来的基础设施与财产价值的不断增加,三角洲地区面临着更大的洪水风险。这就要求基于地区发展、水管理和环境影响评估方面新的战略与方法来应对洪水问题。密西西比河三角洲遭受着河流洪水、飓风引起的风暴潮以及严重的海岸流失的威
为了确定黄河流域长时段的水量平衡,开发了一个新的半分布式水文模型,并应用到了黄河中游。该模型主要基于土壤-植被-大气转换模式和径流形成模型(SVATHYCYMODEL),采用数据包括过去40年(1960~2000年)128个气象站数据和高分辨率的遥感数据,为考虑植被变化的影响,引入了植被覆盖率(VCR)指数。利用VCR,模型模拟了黄河中游实测流量。根据模型计算结果,黄河中游支流产流量急剧降低,进而
根据生态系统保护的要求,以提高生态系统承载力、保护河口生态系统完整性和稳定性为原则,促进区域生态系统的良性维持为目标,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角度,研究确定了约为23600hm的黄河三角洲应补水的湿地恢复和保护规模。在此基础上,采用景观生态学的原理和方法,在湿地植物生理学、生态学、水文学研究基础上及遥感和GIS技术的支持下,研究水分-生态耦合作用机理,建立基于生态水文学的黄河口湿地环境需水及评价模型,并
本文首先通过分析水教育对节水型社会、水资源管理及中国现状教育体制的促进作用,阐明了进行水教育行动的意义所在。其次在分析国内外水教育活动开展现状及差距的基础上,提出了我国进行水教育的目标及其实施框架,并从借鉴国外经验、倡导中国特色水教育、合理发挥政府和非政府组织的作用、加强研究和实践指导,以及提升水教育的核心力量等方面提出未来我国进行水教育行动的发展战略。最后,倡导"知水、爱水、节水、护水"的价值观
南水北调受水区是我国地下水超采最严重的地区。南水北调工程为解决当地地下水超采问题,提供了良好的历史机遇。本文根据水利部南水北调(东、中线)受水区地下水压采方案编制工作的成果,介绍了受水区地下水超采状况、地下水压采面临的困难和问题以及今后需要采取的对策和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