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以商用的PMDA-ODA型聚酰亚胺为前驱体,用旋转涂膜法在煤基平板支撑体上经过若干次涂覆、炭化可以制备出煤基平板复合炭膜。为了减少涂膜次数,提高平板复合炭膜的气体分离性能,分别采用在前驱体中添加表面活性剂和增加预浸渍的方法来改善前驱体与支撑体问的复合效果.同时探索了前驱体的担载量对复合炭膜气体分离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无烟煤支撑体经预浸渍后,两次涂覆制得的复合炭膜对O2/N2分离系数为6.84,氧
【机 构】
:
大连理工大学 化工学院 材料化工系 精细化工国家重点实验室,炭素材料研究室,大连 116012 中
【出 处】
:
2008年新膜过程研究与应用研讨会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商用的PMDA-ODA型聚酰亚胺为前驱体,用旋转涂膜法在煤基平板支撑体上经过若干次涂覆、炭化可以制备出煤基平板复合炭膜。为了减少涂膜次数,提高平板复合炭膜的气体分离性能,分别采用在前驱体中添加表面活性剂和增加预浸渍的方法来改善前驱体与支撑体问的复合效果.同时探索了前驱体的担载量对复合炭膜气体分离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无烟煤支撑体经预浸渍后,两次涂覆制得的复合炭膜对O2/N2分离系数为6.84,氧气的渗透速率为1.32×10-9mol/(m2·s·Pa)。在前驱体中添加表面活性剂后,一次涂覆制得的烟煤基复合炭膜对O2/N2分离系数为6.07,氧气的渗透速率为2.5×10-9mol/(m2·s·Pa).前驱体的担载量与复合炭膜的气体分离性能密切相关,只有达到最佳担载量时,复合炭膜才表现出较高的气体分离选择性。
其他文献
以永磁直线同步电机(PMLSM)的伺服控制系统为研究对象,采用模型参考自适应滑模控制(MRAC-SMC)作为PMLSM速度环控制方案,通过在MATLAB/Simulink环境下仿真,系统可获得较高的跟踪性能和鲁棒性能,并能有效减小滑模控制引起的抖振.
本文介绍了Proteus软件,并在Proteus环境下完成对电子密码锁系统的模拟硬件和软件进行设计,通过仿真,结果表明该系统功能达到预期要求.
为了改善布喇格反射器的性能,消除频率响应曲线的残余旁瓣,根据滤波器原理,通过对布喇格反射器的波纹进行窗函数加权,分析渐变同轴布喇格反射器的性能.结果显示,布喇格反射器的性能得到了明显改善,达到了预期的目标.
本系统应用电力载波技术,按照笔者制定的电力载波编码方式进行数据发送,用MCS51设计了基于电力载波的病房呼叫系统.文中给出了该系统的编码方案,以及系统硬件的组成,并分析了各部分工作原理和系统的软件流程.该系统无需为数据传输专门布线,适合旧病房改造,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和应用价值.
通过简要分析了常规控制的不足,提出了一种基于偏差特征信息的多模式智能控制算法,具有加速控制、减速控制、稳态激励控制三种控制模式.算法用加速控制来解决系统暂态响应的快速性的要求、用减速控制来解决系统暂态响应的平稳性要求、用稳态激励控制解决系统稳态的准确性要求,并把此算法应用于大时滞过程的控制,与多种大时滞控制算法作比较,仿真证明了此控制算法的优良性能.该算法结构简单,通用性强,使用调整方便.
本文主要介绍了基于ARM和GPS的数据采集记录仪中的U盘存储与转存模块的设计与实现.该数据采集记录仪以32位ARM7微处理器LPC2220为硬件平台,以uC/OS-Ⅱ嵌入式实时操作系统为软件环境,实现了对复杂工业信号的采集、记录以及对此过程的控制.该模块既能对数据采集模块采集的数据进行直接存储,也能对flash存储模块中的数据进行转存;同时利用GPS全球定位系统技术实现多仪器间的精确同步.该数据采
本文介绍炼厂气回收利用的现状和必要性,总结了单一回收技术的局限性。结合各回收技术的特点,设计了多种技术组合回收炼厂尾气过程。通过多技术组合回收过程得到的产品浓度高,回收率高,显著提高了炼厂的经济效益。
本文探讨了错流式中空纤维膜组件各种实验条件对膜通量的影响。首先研究了各种操作条件下料液盐度对膜通量影响的规律和传质传热特点,其次讨论了各种实验操作参数对膜通量的影响及其相互作用。结果表明:在0%~5%(NaCl)的料液浓度范围内膜通量不随料液浓度而变化,在料液浓度为5%~10%的范围内膜通量仅随之增加略呈下降趋势.各种操作参数对膜通量的影响过程中相互作用和关联,其中料液和冷却水的进口温度更主要的是
在许多领域内的生产过程中都有不凝气和驰放气的排放,其中很多都含有有机蒸汽组分如乙烯、丙烯、氯乙烯、汽油和其它烃类化合物。目前的处理方法大多是破坏法,直接排到火炬烧掉,造成了资源的浪费。能够回收和利用这些有价值的组分有着重的意义。上世纪末出现的有机蒸汽分离膜技术,为这些有机组分的回收提供了有效的办法。本文介绍了有机蒸汽分离膜的分离原理,并分别介绍了有机蒸汽分离膜在石油化工行业、聚氯乙烯行业、汽油贮运
介绍了反渗透膜元件性能指标的差异,讨论了建立性能各异膜元件系统运行模型的必要性,给出了单支反渗透膜元件的运行数学模型,分析了并联及串联膜元件的运行数学模型,从而建立了各类膜系统结构的通用数学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