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蕉枯萎病菌11个突变体的表型及致病性研究

来源 :中国植物病理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mzh36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尖孢镰孢菌古巴转化型Fusarium oxysporum f.sp.cubense(FOC)引起的香蕉枯萎病是世界性的毁灭性病害.为研究该致病机理,本实验室对该病菌进行了大规模插入突变和致病力减弱突变体筛选.本研究对其中11个致病力减弱突变体的表型和致病特性进行了初步研究分析,主要结果如下:1.采用不同培养基测定了11个突变体的生长速率和生长量.无论在PDA固体培养基上还是YPD液体培养基,突变体的直线生长速率和生长量与WT相比均普遍下降,证明突变体的生长量与致病力是呈正相关性.在生长量的测定中还发现,突变体在固体培养基表面生长与在液体中生长有不同的结果,如X3717在PDA上生长最快,而在YPD液体培养基中生长最慢.
其他文献
对马铃薯早疫病菌的离体培养和产生毒素条件的研究结果表明,适宜茄链格孢菌株生长和产毒的培养基为改良Fries培养液,适宜菌株生长的条件是25℃,pH7,黑暗和静置培养;适宜产毒的条件是25℃,pH值6,黑暗和静置培养21d。叶片离体针刺和幼苗浸渍两种毒素生物测定方法测定毒素致病作用的结果表明,培养滤液对马铃薯叶片和幼苗具有明显的致病作用。菌株间产毒能力存在明显差异,产生毒素毒力最强的菌株是SH080
本文通过分析河南省小麦全蚀病发生及为害概况根据病害发生规律,探讨了2009年造成小麦全蚀病在河南省暴发的原因。
桃树是中国北方重要的果树,随着近年来国家对农业政策的倾斜以及农民种植结构的改变,桃树在北方的种植面积不断扩大。桃树种植面积的不断成规模化,也使得桃树病害变得严重和流行起来。本研究利用巢氏PCR技术,分别使用P1/P7和R16R2/R16F2n,rtufl/ftufl和rtufAY/ftufAY分别对该病害的病原进行检测,发现其16SrDNA序列和泡桐丛枝的序列同源性高达99%,而tuf序列和泡桐从
目的:测定枯草芽孢杆菌XF-1在根际的定殖能力。方法:利用XF-1的卡那霉素抗性标记菌株用于定殖能力测定。共设4种处理:(1)盆栽大白菜+灭菌土:(2)盆栽大白菜+自然土;(3)灭菌土;(4)自然土,以浇同等培养液为对照。每处理与对照均5盆,重复3次。所有处理于播种前施入浓度为3 X 10 cfu/ml的XF-1抗性菌株发酵液,每盆50m1。定期用卡那霉素培养基检测根围、根表和根内 XF-1的菌量
生防菌株B9601-Y2是来自小麦根际土壤的一株解淀粉芽抱杆菌(Bacillusamyloliguefaciens)。本文通过分析生防菌株B9601-Y2的IAA活性,研究生防菌株B9601-Y2促进植物生长和防治辣椒青枯病的作用。
本文采集竹属、刚竹属、大明竹属和矢竹属等竹属竹叶,以小麦赤霉菌(Fusarium graminearum Schw)、苹果炭疽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稻瘟菌(Magnaporthe grisea)和水稻白叶枯病菌(Xanthomonas oryzae pv.oryzae)、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rueus)为指示生物,采用菌丝生
本文采用盐酸沉淀法、甲醇抽提法,从枯草芽抱杆菌BAB-1发酵液中分离得到一种脂肤类物质,经反相高效液相色谱分析后,发现与surfactin标准品的保留时间基本一致,初步确定提取物中含有表面活性素surfactin。经硅胶薄层层析后喷水对光观察,得到的两个疏水斑与surfactin标准品疏水斑的Rf相同。最后通过电喷雾质谱检测,结果显示脂肤提取物的[M+H]+值分别为m/z1009.0,1023.1
本文通过在小麦扬花期喷雾处理,比较了氰烯菌酯、戊唑醇、嘧菌酯和多菌灵4种杀菌剂对小麦赤霉病的防治效果、对谷粒毒素污染及对病菌产毒的影响。结果发现4种杀菌剂均能显著地(P<0.05)降低小穗发病率(Table1),减少对产量的为害。其中氰烯菌酯和戊唑醇的效果最好,多菌灵的效果最差。通过实时定量 PCR和气相色谱GC-ECD测定,结果表明氰烯菌酯和戊唑醇处理不仅能显著减少谷粒中DON毒素含量,而且谷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