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交流互鉴视域下佛教传播研究的意义与启示

来源 :中国新闻史学会,华中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isam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亨廷顿提出"文明冲突论"以来,人们对文明冲突给予了极高的关注,事实上,文明融合与冲突是不同文明相遇的一体两面.在历史的长河中,不仅存在大量丰富的文明冲突的案例,也同样存在大量文明交流融合的事实.佛教在中国的传播,为文明交流互鉴这一新型话语提供了中国特有的案例与视角.作为一种包容、开放、沟通、均衡的传播模式,佛教与儒家和道家一起构成了一个独特的文化同心圆结构,可以说,佛教传播对文明交流互鉴具有特殊的意义和启发作用.
其他文献
"一带一路"倡议是构建世界新秩序的中国方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首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讲话中指出,"一带一路"源自中国,属于世界.华文媒体传播是以涉华报道为主要内容的国际传播,华文报道是涉华报道的有机组成部分,华文传播是国际传播的重要构成部分.以移动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媒体正成为国际传播的主战场,根据国际电信联盟报告,截至2016年底,全球互联网用户人数达到35亿,占全球总人口的47%;根据
新媒体外交作为一种新的公共外交形式,主要是通过运用各种新媒体工具,向外国公众传递信息,进行舆论引导,提升外国公众对本国的认识,以达成塑造国家形象、增强国家软实力、维护国家利益的目的.新媒体外交对国家形象有塑造功能,国家形象对新媒体外交具有反作用.近年来,中国在利用新媒体外交塑造国家形象上取得了不错的成效,但同时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本文从传播主体、传播内容、受众群体和传播渠道四个方面提出了建议.
国家形象是国内外公众对一个国家经济、政治、文化等各方面状况的综合认知和整体评价.本研究以《纽约时报》自党的十八大以来对中国的新闻报道为研究样本,通过对其报道议题、选题倾向、报道倾向、标题倾向、信息来源的分析,总结出《纽约时报》构建中国形象的框架特点是客观为主、负面倾向明显.《纽约时报》描述下的中国是一个不断向前发展但各类问题又比较突出的形象,这与其在党的十八大之前所构建的中国形象相比并未发生明显的
前总统阿基诺三世执政时期的菲律宾曾是最激烈的南海声索方,当时的菲律宾从政界、军方、媒体,到普通大众和民间组织等均在不同程度上加入了舆论挑衅中国的行列.极端亲美的阿基诺三世当局还与美国联手抗华,并在美、日等域外国家的挑唆下,发起了所谓的南海仲裁案.此外,阿基诺三世前政府亦通过展示政治的方式来试图对外争取国际舆论的支持,对内煽动民族主义情绪和挑起反华情绪.正如凡事都有两面性,阿基诺三世时期的舆论挑衅虽
民心相通是"一带一路"建设重点中的目的所向.以大数据、移动互联为特点的新媒体在国际传播中,将越来越发挥舆论影响的作用,也直接关系着中国与世界的双向互动.在国际传播环境下,充分利用数字可视化传播,有利于提升中国国家形象在沿线国家的好感度,进而使得"一带一路"的对外输出与当地民众充分交流,达到民心相通的目的.当前加强国际传播能力、提升"一带一路"建设的民心相通的对策建议是:一、打造数字云联网的信息文化
随着以大数据挖掘和人工智能为技术特征的算法型内容生产模式的崛起,一批基于算法分析的个性化推荐引擎产品在积累了为数众多的用户后,也屡屡遭遇版权侵权的风波.同时,通过数据挖掘用户信息并进行智能兴趣推荐,从而实现商业性目的的做法不仅招致隐私权侵权的争议,更引发令专业人士所不忍的茧房效应.本文基于信息聚合型媒体的内容生产和分发逻辑,对其中的侵权纠纷和伦理问题加以分析,认为数字时代的内容生产需要通过立法手段
为探究海外华文传媒在里约奥运期间对中国奥运体育报道所起的作用,得出一些思考和启发.方法:运用文献分析、内容分析和案例分析的方法,从报道的宏观和微观角度分析海外华文传媒是如何报道中国奥运体育事件,引导社会舆论以及传播中华民族精神.结果:美国《侨报》的报道类型按内容分,以奥运赛事报道为主.报道数量比较,中国传统强项报道较多,中国奥运报道总体比美国奥运报道多.报道来源比较,《侨报》自编辑的稿件最多.结论
作为中国重要的文化遗产,利用新媒介技术对山西大同城墙进行数字化保护,已经是当前古城修复及挖掘历史文化价值的重要课题.本文主要以明清时期的山西大同城墙建筑为研究对象,在对其展现的建筑设计风格及美学特色分析的基础上,基于虚拟现实进行山西大同城墙虚拟场景及虚拟空间交互设计.山西大同城墙虚拟影像式建模设计使用的软件为Autodesk3ds max2012版本,对城墙进行最大程度的场景还原,包括墙体路面、城
长江中游城市群(简称"中三角")理念随着经济区域合作趋势应运而生,2011-2014年,湖北日报传媒集团推出"中三角"大型系列报道,形成3轮报道、239篇作品.这些作品在两会中产生热烈反响,反推"中三角"由构想到具体实施,2015年4月5日,国务院发布《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规划》,标志着"中三角"格局正式得到国家批复.本文以此为研究对象,结合品牌传播相关理论,从新闻生产的角度,运用内容分析法,发现"
当提及民族音乐你会想到什么?是一段神秘的民族歌舞表演,空灵或喧闹却不知所云的歌声,还是异于主流的闻所未闻的原生态视听体验?又或是载歌载舞好像宗教祭祀的奇怪场面?这些都是人们对于民族音乐的直观印象,而民族音乐的内涵却又不仅仅是如此.在市场经济繁荣的今天,电影、电视、书报都不可避免地市场化、商品化,那么民族音乐的传播推广之路,是应该继续固守传统还是迎合大众市场求生存?市场营销在民族音乐传播推广中又起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