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到目前为止尚无理想的治疗方法,应用rtPA超早期溶栓是现有治疗方法中唯一经循证医学证实有效的.虽然对急性缺血性卒中最常用的血管检查方法是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磁共振血管造影和CT血管造影,但由于TCD操作简便、可在床边应用,无创、价廉、适宜连续监测,也被用于rtPA超早期溶栓的诊断和监测.Alexandrov、Demchuk等在临床研究中制定出TCD在溶栓治疗中的检查方法、评价方法、监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到目前为止尚无理想的治疗方法,应用rtPA超早期溶栓是现有治疗方法中唯一经循证医学证实有效的.虽然对急性缺血性卒中最常用的血管检查方法是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磁共振血管造影和CT血管造影,但由于TCD操作简便、可在床边应用,无创、价廉、适宜连续监测,也被用于rtPA超早期溶栓的诊断和监测.Alexandrov、Demchuk等在临床研究中制定出TCD在溶栓治疗中的检查方法、评价方法、监测部位等实用方案,我们曾予综述.本文首先简要重述,然后对TCD在超早期溶栓中的最新应用进展予以总结。
其他文献
本研究对中国北京、上海、重庆和广州4个城市的五家儿童专科医院,2000-2005连续6年临床分离的大肠埃希氏杆菌、肺炎克雷白杆菌、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流行进行大规模、多中心、回顾性资料分析,旨在阐明儿科临床常见院内感染革兰氏阴性杆菌的耐药现状及变化,了解不同地区该病原菌耐药流行特点.采用Kirby-Bauer琼脂扩散法对五家医院临床分离出的9082株大肠埃希氏杆菌、肺炎克雷白杆菌4970株、铜绿假单胞
目的:探讨我国不同地区儿科主要革兰阳性球菌耐药的情况.方法:对5所儿童专科医院从2000年1月1日-2005年12月31日内检验科送检标本分离出的4种革兰阳性球菌(共计12063株)进行Kirby-Bauer琼脂扩散法进行抗生素敏感实验,按照2000年-2005年每年NCCLS标准进行判读,并计算出所测细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率(R%+I%)和敏感率(S%).结果:从感染患儿中分离出5929株金黄色葡
目的:研究利用改进的时间攻击疗法治疗多重耐药阴沟肠杆菌引起的感染的效果,并考究其与亚胺培南/西拉司丁治疗及传统时间攻击疗法的药物经济学成本/效果比.方法:将38例明确诊断为产ESBLs阴沟肠杆菌感染且药敏结果皆为:对哌拉西林、环丙沙星、氧氟沙星、左旋氧氟沙星、庆大霉素、妥布霉素、头孢他啶、头孢噻肟、头孢哌酮、头孢曲松、头孢哌酮/舒巴坦、替卡西林/克拉维酸等皆耐药,而对亚胺培南/西拉司丁敏感的患者随
目的:分析总结肝结核的临床诊断、治疗方法及影响诊断的相关因素.方法:对我院1998年-2006年收治的19例肝结核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9例患者中,有发热的12例,肝脏长大者11例,经肝脏穿刺或剖腹手术获得肝脏组织行病理活检确诊者14例,未经病理活检证实,但临床高度怀疑肝结核,经抗结核治疗后痊愈者5例.结论:肝结核的临床特点缺乏特异性,容易漏诊、误诊,其确诊有赖于病理活检,使用抗结核药物治疗
目的:健康志愿者中盐酸纳美芬注射液单次给药药代动力学研究,了解药物在人体内代谢、分布、消除的规律,为该药制定合理给药方案提供依据.方法:30名志愿者分为3组,每组分别静脉推注0.5 mg,1 mg,2 mg盐酸纳美芬注射液,以液相色谱-质谱法测定其血浆和尿药物浓度.结果:受试者静推盐酸纳美芬注射液后,人体耐受良好,体内过程符合二室开放模型.其Cmaxfen别为(1.74±0.48)ug/L,(3.
目的:在中国志愿者中评价单剂量应用甲磺酸帕珠沙星注射液的药代动力学.方法:按照体重指数,采用分层随机、三交叉、拉丁方设计、空腹给药的试验方法.结果:受试者静脉点滴250mg,500mg,750mg的甲磺酸帕珠沙星,Cmax分别是5.81±1.14,11.85±2.40,17.92±2.78 mg/L;AUC(0-∞)分别15.23±1.74,30.24±7.41,47.11±9.588 mg/L·
目的:分析探讨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subclavianstealsyndrome,SSS)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方法,多普勒超声及血液动力学特点,狭窄程度与盗血的关系等,评价其诊断价值.方法:患者22例,均经临床和超声检查确诊,并全部经DSA检查证实.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椎动脉.颈动脉.锁骨下动脉及无名动脉的内径.内膜情况,血流方向,速度.结果:22例患者中,均为锁骨下动脉或无名动脉起始部粥
经颅多普勒超声(TranscranialDoppler,TCD)是目前国内外唯一廉价、无创伤直接检测颅内动脉血流动力学变化的超声检查.它在诊断脑动脉狭窄、判断侧枝建立、动态观察急性高颅压和脑循环停止等方面得到了充分肯定,但是目前对血管狭窄的诊断无明确的量化标准,本试验的目的就是探讨是否可以建立狭窄的量化标准。
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是缺血性卒中的重要原因,狭窄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脱落而堵塞远端小动脉(动脉-动脉栓塞)是导致大动脉狭窄后脑梗死的重要发病机制,该发病机制是否存在影响临床医生的治疗决策,但对每一个病人来说临床上却不易作出准确判断.自1990年Spencer等发现在血流中通过的血小板或血栓碎片等固体颗粒能被经颅多普勒超声(TCD)检测到后,国内外已有一些关于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微栓子监测研究.本文研
脑血管反应性是反映脑血管受到刺激时产生收缩和舒张的能力,在缺血性脑血管疾病、脑外伤、颅内肿瘤及高血压等疾病时均有改变.采用SPECT、PET等技术评价脑血管反应性已得到认同,但由于设备昂贵,操作复杂,不能用于长时间监测,难以在临床广泛应用.而经颅多普勒超声(TCD)技术简便易行,应用广泛,易于推广,已有报道采用TCD观察吸入CO2、静脉注射乙酰唑胺、屏气试验和倾斜试验时脑血流速度变化来评价脑血管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