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Li4Ti5O12(LTO)has been considered as a promising anode material for lithium-ion batteries(LIBs).
【机 构】
:
Key Laboratory of Renewable Energy,Guangzhou Institute of Energy Conversion,Chinese Academy of Scien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Li4Ti5O12(LTO)has been considered as a promising anode material for lithium-ion batteries(LIBs).
其他文献
有机小分子可以自组装成规整有序的纳米结构。这些独特的结构材料在分子电子学、光能量转换、催化、化妆品以及药物传输领域都有着潜在的应用。所以设计合成新型的有机小分子对于新型纳米结构材料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本文研究了一种新型的酰胺类衍生物分子,在不同的有机溶剂中能够自组装形成不同的纳米结构,并深入探讨了分子与分子之间的氢键作用力、π-π堆积以及烷基链的疏水作用在自组装过程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此外,
无机 n 型半导体材料二氧化钛(TiO2)以其稳定的物理化学性质、良好的生物相容性以及优异的光电性能被广泛应用于光催化等研究领域[1]。在不同形貌的 TiO2纳米材料的中,TiO2纳米管阵列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和良好的吸附能力[2],引起了人们的研究兴趣。本文详细介绍了阳极氧化法制备 TiO2自支撑膜的过程,并首次将其应用于仿生人工光响应离子通道这一新的领域中。我们采用三步阳极氧化法制备 TiO2自
作为高分子领域的一项新兴技术,层层自组装技术(LbL)在不断的改进和更新着,越来越多的人致力于将其功能化、实用化。[1]利用静电或氢键作用形成的LbL纳米薄膜可吸附药物分子或者生物大分子,且可以通过不同的刺激来控制膜内药物的释放量、释放时间及释放强度等,这为制备具有缓释功能的药物载体提供了新途径。[2]本文首先制备了一种异硫氰酸荧光素(FITC)修饰的α-环糊精(α-CD)作为模板药物分子,并将其
甲醇铵氯化是合成氯甲烷的主要方法之一,使用的催化剂为负载 Ni 和 Si 的 HZSM-5.随着催化反应的进行,HZSM-5 的活性会因一定的原因迅速失活.本实验将 HZSM-5 进行活性实验与再生,当其在一次活性实验中暂时失活后,用适当方法进行再生,继续做活性实验,如此往复至其永久失活.将活性实验前与失活后的 HZSM-5 进行表征后发现催化剂使用前后活性组分并未明显流失,而孔结构发生了较大变化
锂硫电池由于其高比能量、低成本和环境友好的特点被认为是极具潜力的下一代电动汽车和智能电网用储能电池,但同时具有可逆容量不高、循环和倍率性能不好的问题,这是由于反应过程中shuttle效应和硫元素低电导率所致[1-2]。
非水体系的Li-O2电池基于Li和O2生成Li2O2的可逆反应,可提供高达3505wh/kg的理论比能量,在动力电池和储能电池领域受到很高的重视。然而,不导电化合物Li2O2在阴极的堆积,极易造成电池在高电流密度或深度充放电条件下极化过大,循环效率偏低,无法长期循环。
锂氧电池的放电过程依赖于Li+参与的氧还原反应(Li+-ORR),但是目前对Li+-ORR的机理缺乏深入认识。本文利用现场光谱电化学结合第一性原理,研究了Li+/DMSO体系的氧还原机理,揭示了O2-和LiO2在Li2O2生成过程中的作用,确定了Li+-ORR中间产物和基元反应,提出了电位相关的溶液相和表面相生成Li2O2的反应机理。
由多孔超薄纳米片自组装合成的分层多孔CuCo2O4微米花,应用于锂离子电池及锂氧电池,展现了其优异的电化学及电催化性能。组成该材料的多孔超薄纳米片不仅可以缩短锂离子扩散距离[1],缓解充放电过程中的体积效应,而且由于其比表面积较大且多孔的性质,使其暴露出更多的活性位点,从而增大了活性物质与电解液及氧气的接触[2]。
双酚A是高分子化学领域中最重要的单体之一,但双酚A的合成依赖于化石资源,以无机酸为催化剂[1],并且双酚A自身的毒性已引起人们的重视[2],因此,以生物质资源为原料通过绿色途径合成生物基双酚具有重要意义。
锂硫电池具有高的能量密度,被认为具有前景的下一代动力能源存储体系。然而仍有一些重要的问题制约着锂硫电池的实际应用,如活性物质的低利用率和容量的快速衰减。通过多离子调控的方法一步制备多孔三维氮硫双掺杂的石墨烯,不仅可以提高纳米碳材料对多硫化合物的亲和力,而且改变组装方式,形成的三维网络结构更有利的孔结构的形成、适应充放电过程中硫的体积变化和对多硫化锂的吸附限制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