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水辫状河三角洲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研究

来源 :第十四届全国古地理学及沉积学学术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34328248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其他文献
会议
会议
会议
针对川西地区中二叠统茅口组顶部岩溶古地貌分布特征认识不清的问题,本文以华蓥山以西的川西地区野外露头、测井及岩心等资料的综合分析为依托,同时对川西盆地探井的茅口组开展了详细的地层对比,在Petrel软件上利用印模法和残余厚度法2种古地貌分析方法开展了茅口组顶部古地貌形态的精细刻画,指出茅口组顶部发育岩溶洼地、岩溶斜坡和岩溶高地3种地貌单元,并用石膏模型模拟茅口组地层沉积后的高低起伏形态,进而研究古地
会议
安丘市位于鲁西地区,属于潍坊-临沂地层小区,横跨沂沭断裂带,处于安丘-莒县断裂之中。本文研究的安丘剖面以黄绿色页岩为主,夹极少量灰岩,属于双耳虫带(寒武系第三统鼓山阶)。
具有蹼状构造的U形潜穴Rhizocorallium是显生宙常见的遗迹化石之一。它地史延限长,从寒武纪出现后一直延续至今,且分布范围广泛,在河湖、滨海、陆棚及深海环境中都有广泛的分布。因而受到遗迹学者的广泛关注。早期的研究者描述记录了不同形态和沉积环境中的Rhizocorallium,并将其命名为不同属种。本文在此基础上,依据目前国际上最新的属种分类方案对国内,尤其是华南地区已有记录的Rhizoco
豫西北焦作地区奥陶系马家沟组灰岩中遗迹化石发育大量的遗迹化石.在对野外露头观测的基础上,利用室内切片、薄片分析等技术手段对豫西北焦作地区奥陶系马家沟组三段遗迹化石、遗迹组构及沉积演化规律进行研究.结果 表明: (1)豫西北奥陶系马家沟组三段共鉴定出遗迹化石7属10种,其中居住迹2属3种:Psilonichnus upsilon、Thalssinoides callianassa、Thalassin
郯庐断裂是纵贯我国东部的深大断裂,其性质与演化历史等问题自其发现以来就一直是研究的热点,其为一巨大的走滑断裂的观点基本得到广泛认同,然而其演化历史和两侧的古地理对比仍然有多重说法。关于其开始活动的年代,有前寒武纪、晚古生代-中生代、晚侏罗世-早白垩世等多种看法;其左右盘的位移亦有断距不大、150-200km、350km与740km等多种观点。本文通过选取山东、辽宁几个地点,对比郯庐断裂带中寒武统(
豫西济源盆地中生代的构造与沉积响应特征对于揭示秦岭造山带和太行山造山带以及华北东部盆地与鄂尔多斯盆地之间的相互影响和演化关系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综合运用沉积学、地球化学、大地构造学等方法对济源盆地侏罗系进行了沉积环境和物源研究,探讨了侏罗纪济源盆地演化过程。济源盆地侏罗系泥质岩样品稀土元素球粒陨石标准化后表现为轻稀土元素富集的右倾式,δEu中度负异常,δCe轻微亏损,轻重稀土分异明显。济源盆地侏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