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胃癌是导致癌症相关死亡的第二大原因,也是全球第四大常见癌症;胃癌Lauren 分型可分为:肠型,弥漫型,混合型; 弥漫型胃癌约占30%,其起源于胃固有黏膜,多见于年轻患者,侵袭程度高,多发生浆膜侵犯,很早就出现淋巴结转移,且有家族倾向;弥漫型胃癌预后差,5 年生存率约为40%;因此,深入研究弥漫型胃癌预后的分子机制,确立有效的标志物预测复发转移,对提高患者总体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目的 通过研究腺病毒介导的PTEN 基因在体外培养的皮肤T 细胞淋巴瘤细胞株Hut78 细胞中有无抑制其增殖及促进其凋亡的作用及其作用机制,以进一步探讨皮肤T 细胞淋巴瘤的发病机制及PTEN基因在皮肤T 细胞淋巴瘤中的抑制肿瘤细胞生长的作用机制,为开发皮肤T 细胞淋巴瘤的新的治疗方法提供理论依据。
目的 建立肺腺癌A549 和PC9 辐射耐受性细胞亚株,为肺癌放射敏感性相关研究创建模型.方法 通过X 射线剂量分次照射A549 和PC9 细胞,获得辐射耐受性细胞株A549R 和PC9R.克隆形成实验测定细胞存活分数,并应用单机多靶和L-Q 模型拟合细胞存活曲线,比较放射敏感性参数.利用光镜、活细胞计数、流式等方法比较细胞的形态、增殖、周期分布等生物学特性.
目的 非霍奇金淋巴瘤(non-Hoclgkinslymphoma,NHL)是我国最常见的十大恶性肿瘤之一,虽然治愈率尚可,但仍约有30%患者原发耐药或治疗后短期复发,因此急需寻找特异性标志物。近年来研究发现,热休克蛋白90α(heatshockprotein,HSP90α)与实体肿瘤发生、发展、生物学行为及预后有密切关系。但是HSP 和NHL 之间的关系仍未完全明了。回顾性研究我院29 例NHL
目的 胃癌是世界范围内高发肿瘤。根据发生部位的不同,胃癌可分为近端胃癌、胃中部癌以及远端胃癌。远端胃癌在流行病学特征,病理学特征、分子生物学特征、预后及治疗反应率等方面与近端胃癌存在极大不同,因此本研究将探寻导致远端胃癌具有这些特征差异的原因机制。
目的 探讨吉西他滨联合热疗诱导胰腺癌细胞增殖抑制、凋亡的机制研究以及可能的信号通路方法 实验组:PANC-1 细胞组 吉西他滨组:用吉西他滨30 μ M 作用于PANC-1 细胞24h 吉西他滨联合热疗组:吉西他滨作用 24h 联合热疗 43℃ 1h.通过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法检测细胞的增殖情况.采用免疫荧光检测不同处理组ROS 水平.采用 Western blot 方法检测细胞内Sp1、Co
目的 经典免疫学理论认为,免疫球蛋白G(Immunoglobulin G,IgG)仅由B 细胞合成,是机体体液免疫的重要效应分子。近年来研究发现恶性肿瘤细胞也可以合成IgG(cancer-IgG),并且证明了该cancer-IgG 参与了肿瘤的发生发展。本研究分析了cancer-IgG 在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cell lung cancer,NSCLC)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并初步探究其
目的 硼替佐米(Btz)是多发性骨髓瘤(MM)治疗的一线用药,其复发耐药给临床带来巨大挑战,迄今缺乏有效对策。本研究从铁凋亡(ferroptosis)这一新视角,探讨其与Btz 耐药的关系,阐明靶向铁凋亡能否克服Btz 耐药,并探索其作用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