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合物纳米载体的智能药物控释和可视化

来源 :第十三届全国生物材料学术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n_sara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二十多年以来,聚合物纳米载体的制备及其在抗癌药物输送中的应用研究取得了很多重大的进展,但是过早的药物暴释(burst release)及载体进入癌细胞后过于缓慢的药物释放仍然是阻碍聚合物纳米载体临床应用的两个最大的挑战,因此发展具有更好的药物控释性能的新型聚合物纳米载体,以解决上述两个重大的难题,目前仍然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是我们实验室近年来的研究重点.
其他文献
背景:常染色体显性多囊肾病(Autosomal dominant polycystic kidney disease,ADPKD)是导致终末期肾病(end stage renal disease,ESRD)的最常见遗传性肾病,50岁以上多囊肾病患者中约50%进入ESRD阶段,需要肾脏替代治疗维持生命.传统观念认为多囊肾病患者存在高腹压、有效腹腔容积不足等情况,应首选血液透析治疗.
会议
目的:瘦素是一种中分子尿毒症毒素,其在体内的蓄积与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营养不良、骨矿代谢紊乱、心血管疾病等密切相关,是患者发病率和死亡率的独立危险因素.但因其分子量较大且具有蛋白结合特性,常规的血液透析治疗清除能力有限.近年来新发展起来的超高通量透析膜截留分子量较大,可能会增加瘦素的清除.
会议
目的: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3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 23,FGF23)对肾脏重吸收磷和1、25-二羟维生素D3[1,25(OH)2 D 3]的代谢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尿毒症患者血浆FGF23水平显著升高,是引起血磷升高的重要原因,并参与了尿毒症心血管并发症的发生机制.本研究旨在比较传统血液透析(hematodialysis,HD)和血液透析联合血液滤过(hemofil
会议
目的:加强血透护理质量控制的管理可以减少和降低透析治疗中的并发症的发生,确保透析患者在透析治疗中的充分性和安全性,提高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时间、使患者在治疗中早日回归社会、家庭.也杜绝和降低了医疗安全隐患的发生.方法:建立二级护理质控网络,成立护理部和透析室质量管理小组,科室护理质控小组由护士长、有血透护理经验、责任心强的护士组成,制定完善并严格执行科室的各项规章制度、各种应急预案和技术操作流程.
会议
为指导肛周脓肿一次性根治术后抗生素有效治疗,选取56例肛周脓肿患者,对其脓液进行细菌培养与药敏试验,根据药敏和抗生素管理规定合理选用抗生素.结果显示,56例患者致病菌培养检出率为85.71%(48/56),其中革兰氏阴性菌占79.17% (38/48),革兰氏阳性菌占20.83%(10/48);革兰氏阴性菌以大肠埃希氏和肺炎克雷伯菌为主,其对头孢噻肟、头孢吡肟、头孢他啶、头孢哌酮/舒巴坦、左氧氟沙
近年来,纳米生物技术在疾病诊断和治疗方面得到了广泛应用.本课题组在此领域也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并取得了一些有意义的结果.1.量子点免疫荧光试纸条对肿瘤标志物AFP的检测近年来,对肿瘤进行早期、高灵敏度、特异性、稳定性诊断已成为全世界科学家关注的热点.
会议
钛及钛合金具有高强度,强耐腐蚀性和优良的生物相容性,是临床中广泛使用的骨替换材料.但是,钛及其合金属于生物惰性材料,难以与硬组织形成骨性结合,对其表面进行改姓处理一直是国内外研究的热点.当材料植入体内后,首先是周围体液和血液中的蛋白质,生长因子等生物分子吸附在材料界面,进而特异性蛋白质作为配体向细胞膜受体蛋白质配位,随细胞在材料表面附着与生长,引导组织再生,可见材料的生物性能主要取决于材料表面纳米
会议
Introduction:Molecular imaging of tumor biomarkers has a potential to accurately diagnose malignant tumors at its earliest stage.Molecular MRI of cancer-related fibronectin in tumor stroma was investi
会议
1.引言聚胺基酯和聚胺基酰胺是新型具有良好生物相容性的功能高分子材料,正广泛地被研究开发为生物医用及高分子治疗材料.这类材料的主要合成途径是通过胺基与丙烯酸酯和丙烯酰胺类单体的迈克尔加成聚合来实现.其中,具有线形结构的聚胺基酯和聚胺基酰胺的研究最早且最广泛,制备方法也最为简便,通常是采用双胺类单体与双丙烯酸酯类和双丙烯酰胺类单体,经胺-烯烃加成聚合来得到.[1-2]然而此制备方法的最大局限性是只能
会议
恶性肿瘤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最严重疾病之一.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报告,全球每年新增恶性肿瘤患者1000多万人,死亡人数达700多万人,超过艾滋病、疟疾和结核病死亡人数的总和,约占所有死亡人数的14%.尽管在过去的几十年中,人类在恶性肿瘤的诊断和治疗上取得了显著的进步,但仍滞后于疾病恶化.目前,临床上常用的治疗手段有化疗、放疗和手术治疗等.其中,化疗是最常用和重要的治疗途径.
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