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13K、AKT和mTOR在侵袭性垂体腺瘤中的表达及意义

来源 :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外科医师分会第六届全国代表大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orgetyoub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垂体腺瘤是常见的颅内肿瘤,其发生率仅次于胶质瘤,是威胁人类健康的常见肿瘤之一。垂体瘤分为非侵袭性垂体腺瘤和侵袭性垂体瘤腺瘤,侵袭性垂体腺瘤因其侵袭性强,手术难以完全切除,且术后复发率高等特点,成为临床上治愈垂体腺瘤的棘手问题之一。而目前对于垂体腺瘤的发生、发展的具体机制仍不明了。它可能是一个由多基因共同参与、多因素相互作用的极其复杂的生物学过程,进一步研究其发生发展机制意义重大。
其他文献
宝应县中医药事业在取得省级中医工作先进县的基础上,近几年中医药工作在机构设置,人才引进,专科建设等方面有所进步。但就目前的现状与中医事业发展的要求来看,有很大差距,令人担忧。为此,就我县中医药工作的现状进行调查,并就中医事业的存在问题及发展与对策作了一些探讨。
近三年来,我科以中医活血化瘀药为主、辅以口服维生素等药,除积极治疗原发病外,对出血性玻璃体混浊,炎症性玻璃体混浊治疗效果报告临床资料:本文32例玻璃体混浊,其中男18例,女14例。年龄45岁以下14例,46~55岁8例,56~65岁10例。
跟骨骨刺是骨科临床常见病,目前尚无特殊治疗方法,对患者,虽无生命危险,但是常给患者带来痛苦,轻者行走不便,重者影响工作。本人在临床工作十余年来,经常遇到此类患者。近几年来,运用推拿治疗,效果比较满意,特小结如下:
后颅窝肿瘤传统采用骨窗开颅进行手术治疗,然而骨窗开颅术后遗留骨缺损不但会影响美观,还容易造成患者局部不适以及切口部位脑脊液漏和假性脑膜膨出。2002年1月至2010年11月,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共收治后颅窝肿瘤176例,其中2009年4月开始32例采用骨瓣成形开颅,术后骨瓣复位,减少了因为骨缺损导致的相关并发症,现报告如下。
颅内后循环动脉瘤如椎动脉动脉瘤是神经外科难题之一,临床上椎动脉动脉瘤以梭形及夹层动脉瘤居多,外科手术病残率和死亡率仍较高,随着血管内栓塞治疗技术的进展,特别是血管内支架和GDC的临床应用,介入治疗在椎动脉动脉瘤的治疗中已体现出优势,但仍具有挑战性,因为重要的供应脑干的穿支动脉必须保持通畅。我科用血管内支架辅助弹簧圈治疗梭形及夹层动脉瘤64例,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后颅窝囊肿多导致脑脊液循环通路梗阻,形成梗阻性脑积水,体积大者还会对周围脑组织产生局部压迫,严重危害患者的健康。目前临床上采用多种手术入路,包括开颅手术显微镜下切除囊肿,囊肿或脑室一腹腔分流术,囊肿一蛛网膜下腔造瘘术等等。北京世纪坛医院神经外科采用硬质神经内镜手术来治疗各类后颅窝囊肿合并脑积水,取得了一定的疗效,现将治疗经验总结如下。
岛叶胶质瘤位置深在,周围毗邻重要的神经、血管和功能区,手术难度大,随着微创神经外科技术的发展(1),对这些肿瘤的手术治疗已取得了良好的疗果。现将我们近年来经手术治疗的39例岛叶胶质瘤报告如下。
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中心是中国规模最大、水平很高的医疗中心之一,经过以王忠诚院士为首的老一辈神经外科专家的努力下,他们以开拓者的创业精神,在现代中国神经外科的发展史上建立了足以让世界神经外科界为之骄傲的成绩。作为年轻的神经外科医师,我们有责任将神经外科事业继承下来,而我们的更大责任是将中国神经外科事业不断发展、壮大和提高。科室的发展应该坚持的原则是:一个中心,二个管理,三个作用,四种压力。
脑干腹侧一斜坡区域位置深在狭小,毗邻解剖结构复杂。起源于此区域的病变手术难度大,术后并发症多、死亡率高,一直是颅底外科的研究重点。近年来,随着显微神经外科解剖学的发展和手术器械的改进,对于脑干腹侧病变手术的安全性及全切除率不断提高。但对于有效治疗广泛侵犯整个斜坡区域的巨大肿瘤或椎一基底动脉巨大动脉瘤,仍是个严峻的挑战。近年来,我采用“远外侧-乙状窦前联合入路”治疗了1例颅内外沟通之巨大岩斜区颈静脉
垂体腺瘤手术已有百年历史,手术的人路大致分为经鼻蝶、幕上开颅及联合人路三种方式。目前随着显微外科技术尤其是颅底显微外科技术的发展,经颅和经蝶的适应证都有了扩展,一般垂体腺瘤的手术治疗越来越安全、有效。但是,因侵袭性垂体腺瘤经常侵及前中颅底、海绵窦、第三脑室及下丘脑等重要结构,个别甚至完全包裹前交通动脉复合体生长,目前对这一部分的治疗国内外文献尚无相关报道。为此,对我院神经外科2004年1月至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