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随着全球老龄化时代的到来,衰老及其引发的相关疾病所带来的健康问题和社会问题日益增多,因而采取安全有效的措施来延缓衰老、提高生活质量是目前中年人群乃至整个社会需要关注并亟待解决的问题。衰老是每个生命体必须经历的过程,其表现为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产生个体生理功能及精神状态的下降,社会支持、环境及生活质量降低等方面的变化。关于衰老机制,有炎症过程学说、氧化损伤学说、线粒体功能障碍学说、细胞凋亡学说、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学说、端粒和端粒酶活性学说、炎症学说等。更多学者开始探索运动干预延缓或逆转人类衰老过程的表观遗传学机制。为探明体力活动水平与衰老度之间的关系,并为中年人提升体力活动水平以减缓衰老提供一些建议。本研究通过测量不同体力活动的中年人衰老度分值,并分析体力活动水平与衰老程度是否存在关联性以及衰老对个体生理、心理、社会维度的影响,以期为中年人合理参加体育运动提供理论支持,有效促进中年人身心健康。研究方法:(1)以"衰老(Aging)"、"衰老度(Aging Degree)"、"衰老评价(Aging evaluation)"、"体力活动(Physical Activity)"等为主题词,在中国学术期刊网全文数据库(CNKI)及上检索相关的中文文献,在PubMed、Elsevier science、Wiley online library等外文文献数据库中检索有关中年人体力活动以及衰老的相关文献,并辅以文献追溯、手工检索等方法收集文献,包括相关会议论文集及专著、硕博士论文等。(2)采用国际体力活动问卷测量39名50-55岁中年人体力活动水平,其中男性9名,女性30名,并根据测量结果将所有受试者分为高、中、低体力活动等级,随后使用《生理-心理-社会三维人体衰老度量表》对中年人的衰老度进行计算评估。(3)对受试者进行生理—心理—社会三维人体衰老度的测量,如:血压、握力等,采用握力计、电子血压仪、电子反应时仪器、电子肺活量等仪器完成相关数据的采集,闭眼单脚站立则采用秒表测量时间,相关测量人员在测试前均接受正规的培训,以保障数据误差的减少。(4)对收集到的所有数据依照个体进行对应整理,录入SPSS19.0软件进行处理分析,采用相关分析比较体力活动水平与衰老度分值之间的相关系数,确定体力活动水平与衰老度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通过对39名50-55岁城市中年人进行体力活动水平测量,结果显示:处于高体力活动水平的人数共12人,所占百分比为30.8%,其中男性5人,女性7人;有11人为中体力活动水平,所占百分比为28.2%,仅一名男性;低体力活动水平的人数为16人,所占百分比为41%,其中男性3人,女性13人。中年人的衰老度均值为(46.78±6.01),生理衰老度均值为(26.40±4.09),心理衰老度均值为(14.75±1.89),社会衰老度均值(5.64±0.83)。通过对39名50-55岁中年人的衰老度与性别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本次测试对象的衰老度与性别的关系为低相关(r=0.055),生理维度分值、心理维度分值、社会维度分值衰老度与性别之间的相关度为低相关(r=0.139,r=﹣0.206,r=﹣0.017)。因此,排除由性别干扰体力活动最衰老度之间的相关性结果。体力活动水平与衰老度分值之间呈负相关(r=-0.821),体力活动水平与生理维度衰老分值之间呈负相关(r=-0.750),体力活动水平与心理维度衰老分值之间呈负相关(r=-0.677),体力活动水平与社会维度衰老分值之间呈负相关(r=-0.689)。研究结论:城市中年人体力活动水平与衰老度呈负相关,体力活动水平越高,衰老度越低。体力活动水平能够影响衰老度,包括生理、心理、社会三个维度。最终得出:身体活动可以延缓衰老。高、中体力活动水平的中年人,身体生理功能老化速度慢,记忆力衰退减慢,社会认知能力强,心态更年轻化,在社会生活中更加认可自我的价值。通过本研究让更多中老年人能够积极参与体育锻炼,提高体力活动水平,延缓衰老,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以期获得更高的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