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生物膜微型真核生物是海洋底栖微型生物群落及微食物网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物质循环及能量由浮游生物向底栖动物流动中起着重要的枢纽作用.为了揭示海洋生物膜微型真核生物群
【机 构】
:
中国海洋大学海洋生命学院微型生物生态学研究室,青岛,266003中国海洋大学海洋生命学院微型生物生态学研究室,青岛,266003;中国海洋大学海洋进化与生物多样性原生动物学研究室,青岛,266003
【出 处】
:
中国动物学会原生动物学分会第十八次学术讨论会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生物膜微型真核生物是海洋底栖微型生物群落及微食物网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物质循环及能量由浮游生物向底栖动物流动中起着重要的枢纽作用.为了揭示海洋生物膜微型真核生物群落特征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的资助下,利用人工基质方法,于2011年8月至2012年7月对中国海洋黄海北部青岛近岸周丛真核微型生物群落及理化因子进行了定性、定时分析.结果表明,(1)周丛原生动物及硅藻是构成海洋真核微型生物生物膜群落的主要贡献者,并且有明显的季节和空间分布模式;(2)该类微型生物群落周年变动与温度和营养盐的变化显著相关,但其空间变动主要与营养盐密切相关;(3)海洋周丛原生动物群落的分类等级多样性指数、个体大小、功能类群均可以作为水质监测有效的指示参数;(4)高分类阶元(如属或科)、周丛原生动物或硅藻集群可以分别作为生物膜真核微型生物整体群落的替代物,以大幅度降低生态学研究和水质监测中的成本.本工作为进一步探讨海洋生物膜微型生物生态特征,以及海洋生物监测提供了一份必要的模板性资料.
其他文献
自1954年,Tuffrau发现游仆虫细胞表面具有银线系以来,已将游仆虫银线系归纳为四种主要类型,即单扇形型(single-vannus type)、双盘状型(double-patellatype)、双阔口型(doubl
纤毛虫形成包囊和脱包囊期间,细胞结构也相伴发生去分化和再分化的过程.研究纤毛虫包囊现象,已成为揭示真核细胞结构与功能、细胞模式形成与控制机理的一个重要方面.目前,对
采用甲基绿-派咯宁与干银法染色对采自重庆江津地区养殖单性奥尼罗非鱼(Oreochromis aureus♂×Oreochromis niloticus♀)鳃表的刺纹车轮虫(Trichodina centrostrigata Basso
四膜虫是隶属纤毛门的单细胞真核原生生物.其作为典型纤毛虫,具备两种不同功能分化的细胞核,分别称为大核Macronucleus和小核Micronucleus.四膜虫营无性与有性两种不同繁殖方
嗜热四膜虫具有核的二型性,一个细胞内有两个细胞核:决定表型的大核和决定生殖的小核.在四膜虫的有性生殖即接合生殖早期,处于转录惰性的小核短暂恢复转录活性并转录出dsRNA,
本工作利用活体观察、蛋白银染色和核糖体小亚基基因(SSU rDNA)等现代纤毛虫研究方法,于2010-2015年间对南中国海沿岸多种生境中的侧口目纤毛虫开展了形态分类学和分子系统学
利用活体观察和蛋白银染色技术对采自青岛湾的两个尾柱目新种,海洋尾全列虫Caudiholosticha marina sp.nov.和黄色似全列虫Similiholosticha flava gen.nov.,sp.nov.的形态特
在秦皇岛市科学技术局科学技术研究与发展计划等项目的资助下,自2008年以来,作者所在实验室系统地开展了河北省沿海赤潮研究,对河北省海域最常见的赤潮生物夜光虫和赤潮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