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对50kW潮流能发电机水平轴水轮机进行叶片设计,应用滑移网格技术对水轮机进行网格划分,将网格模型导入到计算流体力学软件FLUENT中进行水轮机水动力学数值模拟,获得并分析了受海流速度梯度影响下不同时刻的水轮机压力场、速度场分布,转矩和轴向力的变化规律.分析结果表明海流速度梯度降低了水平轴水轮机的获能.
【机 构】
:
中国海洋大学工程学院,青岛266100 中海油研究总院新能源研究中心,北京100027
【出 处】
:
第二届中国海洋可再生能源发展年会暨论坛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50kW潮流能发电机水平轴水轮机进行叶片设计,应用滑移网格技术对水轮机进行网格划分,将网格模型导入到计算流体力学软件FLUENT中进行水轮机水动力学数值模拟,获得并分析了受海流速度梯度影响下不同时刻的水轮机压力场、速度场分布,转矩和轴向力的变化规律.分析结果表明海流速度梯度降低了水平轴水轮机的获能.
其他文献
漂浮串连式波浪发电装置适应了波浪的同向连续位移、曲线波形和无规律的随机变化,能够捕获相邻的两个浮箱的高度变化、横向角度变化、纵向角度变化产生的能量,通过双棘轮调向机构或液压系统驱动发电机发电.
浮体绳轮波浪发电技术属于新型的漂浮式波浪发电技术.本文首先介绍了浮体绳轮波浪发电技术的结构、原理和特点,然后介绍并分析了浮体绳轮波浪发电模型的试验结果,试验结果表明浮体绳轮波浪发电原理正确、技术可行.浮体绳轮波浪发电系统分直驱式和液压式两种,本文介绍了浮体绳轮波浪发电系统转化效率优化试验结果,结果表明液压式较直驱式采集效率高,但转化效率低,若采用直驱式必须严格控制系统的转动惯量,若采取液压式必须严
在实验室循环水槽中进行水轮机模型水动力实验.通过测量水轮机的功率,获得水轮机速比等对能量利用率的影响,获得最佳水轮机水动力性能设计参数,为完成国家科技支撑项目子课题"海洋能开发利用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中的海洋能转换效率综合检测平台奠定技术基础.
针对新型永磁直驱式双向潮流发电装置对海底设备状态监测和实时控制的需求,进行了面向潮流发电的监测与控制系统设计.该监控系统以STC89C52单片机为微处理器,主要采用CAN总线关键技术,软件上使用单片机C语言和LabVIEW图形化语言.为了实现水下和岸上的远距离通讯以获得监测信号,采用CAN总线实现了水上水下500米的100Kbps数据传输,最终通过RS232传至上位机;同时考虑到海水潮流发电对高可
失速控制是当前各种控制潮流能涡轮的性能策略当中应用比较广泛且成熟的控制策略.失速现象与涡轮叶片周围的流场变化息息相关,所以在利用计算流体力学(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CFD)方法对涡轮进行设计优化时应充分重视分离流的影响.本文中利用ANSYS-CFX软件对采用失速控制设计的潮流能涡轮能量提取系数(Power Extraction Coefficient,Cp)进行
漂浮式潮流电站是潮流能转换装置的一种,由于电站结构复杂性与载荷的特殊性,很难直接利用当前的理论与规范评估电站结构的整体强度.本文利用通用有限元软件Patran建立电站结构模型,利用基于势流理论计的软件Hydrostar计算波浪载荷,基于NS方程的软件CFX计算水轮机工作载荷,参考CCS规范评估潮流电站的整体结构强度.研究表明,有限元方法是评估电站结构性能的有效手段;同时计算结果显示,合理的设计电站
本文研究一种用于潮流能发电的变几何水轮机.通过采用动网格技术,在二维水力分析研究的基础上,计算该水轮机三维流场的水力性能.通过分析不同流量系数下的水力性能以及变几何水轮机在不同径高比下的扭矩和功率系数、不同叶高截面处的压力云图、速度云图,发现由于三维模型中存在的上洗和下洗的流动现象,使得三维模型的性能与二维模型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差别.但随着径高比的增大,三维模型与二维模型之间的性能差异逐渐减小.
为解决潮流涡轮反向来流能量转换效率较低的问题,文章基于叶元体理论设计双向涡轮叶片.运用ANSYS-CFX和NUMECA软件对涡轮叶片的水动力性能进行数值计算,结果表明,双向涡轮叶片在正、反两向来流下都具有较好的能量转换效率,在设计尖速比λ=5.0时,涡轮叶片的能量转换效率可以达到39.36%.该双向潮流涡轮叶片在英国纽卡斯尔大学的空泡水洞和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循环水槽内分别进行水动力实验,得到了
随着海洋能成为新能源开发的热点,各国都加大了在海洋能开发方面的投入,我国在国家海洋可再生能源专项资金的支持下,先后有多达数十家单位融入了海洋能开发热潮.随着项目的开展和深入,海洋环境下特有的技术难题逐步浮现出来,其中仅潮流能、波浪能发电装置研发所遇到的通用性技术问题解决起来已有相当难度,而不彻底解决这类通用性技术难题,根本无法进行下一步工作.本文结合漂浮锚泊及固定桩式潮流能、波浪能发电装置,对海洋
轮虫污染是制约能源微藻工业化培养的最主要生物因素之一.在前期筛选到一种对褶皱臂尾轮虫高毒性的植物源农药TSN,发现0.38×10-3mg/L的TSN于24h内对轮虫产生明显抑制效应的基础上,本文研究了在高产油微拟球藻的培养过程中,多次添加0.38×10-3mg/L的TSN对褶皱臂尾轮虫的控制效果,并评价了TSN使用对该藻细胞生长和光合生理活性的安全性.结果表明,添加该浓度TSN24h后轮虫怀卵率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