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次声波分析强震前兆

来源 :中国地质学会第四届全国构造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yd96524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利用强震前兆特征和信息进行地震预测研究,已成为地震研究领域的前沿课题.强震是一种很好的压力波场源,由地层突然垂直位移产生的声重力波可以在几千米外的距离观测到.一些学者利用观测站记录的次声波场源位置,研究震源方向性和地形对声学辐射影响.本文介绍了次声波的性质、种类、地震次声波研究中波形数据处理方法等问题.
其他文献
本文研究中国的古生物学研究进展以及德日进先生在这方面的成就.文章介绍了德日进先生在古生物学进化中提出的跳跃式进化等新主张,介绍了奥米加点的新概念等.
本文就网络上有关学术批评、学术打假的有关问题发表意见.作者以自己的学业专长和亲身经历批评了方舟子在学术打假方面的无知与蛮横行为,并引以为鉴.
近百年来中国地质研究(包括区域地质调查)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也存在一些根本性问题。本文主要是作者通过对中华传统文化思想体系(以下简称为中华思想体系)研究来反思所存在的问题,以便在21世纪能更好促进有中国特色的地质学史研究。
国际地质大会被称为地质界的奥林匹克大会,每四年召开一次,它覆盖了地质科学的各个领域,大会的内容包括报告会、讨论会,地质展览会、地质科学电影和地质旅行等。最近几届国际地质大会除按学科的讨论会外,还就一些跨学科的综合性问题设立讨论会,产生了很好的效果。我国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学家参加了自26届大会以来的各届大会,笔者亲自参加了其中的三届(第28,30,31届),本文现就有关史料进行综合整理。
丁文江于1929年春开始策划并亲自领导了农矿部(后为实业部)地质调查所的西南地质大调查,由丁亲自任总指挥。这次大调查骨干成员之多、时间之长、范围之广、成果之丰硕在当时是空前的,在整个旧中国时期也是罕见的。本文介绍了丁文江领导的西南地质大调查的具体情况。
十九世纪至解放前,中央地质调查所和地方地质调查所,对已知矿产地和地区,开展了部分地区路线地质调查,发现了一批矿产地和编制了一些地区的地质誌,为我国地质工作奠定了基础,为我国国民经济建设提供了矿产资源,发挥了巨大作用。本文通过对三十六年区调工作实践,浅谈几点认识。
今天中国地质学史专业委员会召开2008年学术年会,主要研讨主题是: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认识区域地质调查工作的定位与作用,从而在新的历史时期更大地发挥区调工作在国家经济和文化建设中的作用。笔者有幸参加这次学术研讨会,并就北京地区以往区调工作的实践经验提出对今后工作的一些粗浅的看法,请批评指正。
8月5日-15日作者参加了在挪威首都奥斯陆举办的33thIGC大会,本文现谈了初步体会,并附有大会主持者对大会的总结的最后所放的幻灯片的照片,其是对今后安排一次IGC大会的形象化比喻。
本文介绍壳层上部构造格架的基本特征;深部构造动力学环境的气体地球化学示踪研究进展通过气体地球化学的构造环境示踪研究,识别出中国大陆4种具代表性的断裂带,对构造格架形成的深部构造动力学机制进行分析.
什么是地球系统?怎么持续地发展地球系统?本文分三部分,简要介绍作者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根据收集到的部分文献资料,构建能够被计算机辨识和操作的地球系统,并以此为基础,进一少计论地学数据集成与地球系统持续发展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