汶川地震灾区9个死因监测点人群自杀死亡率的比较研究

来源 :首届中国卫生应急学术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pirit_i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本文旨在研究汶川地震灾区死因监测点人群的自杀死亡率变化数据,了解地震灾难对灾区人群自杀死亡率的影响情况,寻找影响自杀死亡率的高危因素,为灾后心理危机干预提供经验,探索减少地震灾后自杀死亡率的有效干预方法.方法 以汶川地震极重(重)灾区9个死因监测点(以下简称:监测点)(包括都江堰市、彭州市、崇州市、盐亭县、三台县、什邡市、广汉市、汉源县和阆中市)的人群为研究对象,在四川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死因监测系统中按照ICD-10编码整理导出这9个监测点2006年-2010年期间的自杀死亡案例的详细数据(隐去姓名、住址),包括:监测点每年度的总自杀死亡人数、相应年度总人口数;性别分布;年龄分布;民族;婚姻状况;文化程度;职业分布以及自杀死亡方式等变量.①按性别、年龄别、地区别分别计算9个监测点2006年-2010年的自杀死亡率并统计自杀死亡者婚姻状况、文化程度、职业的分布特征.②再按性别、年龄别分别计算9个监测点2006-2010年每一年的自杀死亡率,分析这5年自杀死亡率的流行趋势.③以2008年为界,对其中5个监测点(彭州市、汉源县、盐亭县、三台县、什邡市)进行地震前两个日历年(2006-2007年)和地震后两个日历年(2009-2010年)的自杀死亡率、婚姻状况、文化程度、职业分布以及自杀方式分布的比较研究,同时对这5个监测点中的每个监测点按以上指标分别进行比较.④将9个监测点按照极重灾区(都江堰市、彭州市、什邡市)和重灾区(崇州市、盐亭市、三台县、广汉市、汉源县和阆中市)分成两组,对这两组的地震灾后两个日历年(2009-2010年)的自杀死亡率进行比较.结果 本研究对象的自杀死亡率呈现以下特点:①汶川地震极重(重)灾区9个监测点2006-2010年平均粗自杀死亡率(CR)和中国人口调整自杀死亡率(CASR)分别为10.4/10万和11.41/10万,低于中国的平均年自杀死亡率(23/10万)及四川省平均年自杀死亡率(15.91/10万).其中男性粗自杀死亡率(CR)和中国人口调整自杀死亡率(CASR)分别为10.56/10万和12.42/10万,女性粗自杀死亡率(CR)和中国人口调整自杀死亡率(CASR)分别为9.50/10万和11.31/10万,男性自杀死亡率高于女性,但这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②9个监测点人群自杀死亡率有随年龄的升高而升高的趋势,在40-59岁组超过自杀死亡率的平均水平,在60岁一组达到最高,该组的粗自杀死亡率和中国人口调整自杀死亡率分别为28.32/10万和33.98/10万.③9个监测点中平均自杀死亡率最高的是汉源县,粗自杀死亡率和中国人口调整自杀死亡率分别为28.39/10万和28.43/10万,最低的是三台县,粗自杀死亡率和中国人口调整自杀死亡率分别为3.36/10万和3.33/10万,盐亭县、彭州市、崇州市、广汉市、都江堰市的自杀死亡率均低于平均水平,什邡市、阆中市自杀死亡率高于平均水平.④自杀死亡者的婚姻状况主要为已婚(构成比为72.27%),明显高于未婚、丧偶、离婚者;文化程度主要为小学文化(构成比为42.07%)和文盲(构成比为34.56%);职业主要为农民(构成比为88.41%);自杀方式上服用农药者(构成比63.70%)明显多于其他自杀方式.⑤9个监测点在2006-2010年自杀死亡率呈显著性下降趋势,这种趋势变化有统计学意义.⑥5个监测点(彭州市、汉源县、盐亭县、三台县、什邡市)在汶川地震灾后两个日历年(2009-2010年)的自杀死亡率明显低于汶川地震灾前两个日历年(2006-2007年)的自杀死亡率.在性别上,男性、女性地震后的自杀死亡率明显低于地震前.年龄分段上,40-59岁年龄段在地震后的自杀死亡率明显低于地震前,这些差异都有统计学意义,其他年龄段自杀死亡率在地震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盐亭县地震后自杀死亡率明显低于地震前自杀死亡率,盐亭县与汉源县男性地震后自杀死亡率明显低于地震前自杀死亡率,其他地区自杀率地震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⑦极重灾区与重灾区在地震后两个日历年(2009-2010年)的自杀死亡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四川省汶川地震极重(重)灾区监测点人群2006-2010年的自杀死亡率低于全国平均自杀死亡率且呈显著性下降趋势,男女自杀死亡率无显著性差异.汉源县、什邡市、阆中市自杀死亡率高于汶川地震极重(重)灾区监测点率.自杀的高危人群主要为老年人、文化程度低下者、农民,自杀方式主要为服用农药.汶川地震灾后两个日历年(2009-2010年)的自杀死亡率比汶川地震灾前两个日历年(2006-2007年)低,男性、女性地震后的自杀死亡率明显低于地震前,极重灾区与重灾区地震灾后两个日历年的自杀死亡率与受灾严重程度无关.地震灾后(2009-2010年)灾区人群自杀死亡率降低的原因可能与民族、灾区文化、灾民心理承受能力、政府的灾后重建工作、灾后心理援助、本研究方法的不足、研究时间短等有关.
其他文献
目的 建立核应急监测的组织管理体系,以有效防控日本福岛核事故对北京地区的影响。方法 明确应对福岛核事故的防控目标与应急工作方针,采取有效的防控途径与实施程序,依据有关核事故实况信息、应急处置条例和技术规程进行核监测工作的组织管理。结果 严密的组织管理体系,为核事故污染监测和防控提供了保障;防控队伍较高的专业素质和应急能力,保障了各项核污染监测工作的有序进行;密切的信息沟通、适度的公众宣传,有效稳定
目的 通过分析日本福岛核事故对上海地区食品的污染情况监测,评价福岛核事故对上海地区食品中放射性水平的影响。方法 对上海地区蔬菜、牛奶、鱼虾肉类和周边部分沿海地区的鱼虾肉类进行γ核素的能谱测量分析,对人工放射性核素I-131、Cs-137和Cs-134等放射性水平进行应急监测。
会议
随着核技术的发展,其应用领域越来越广泛,涉及了国民经济的各个部门,为推动国民经济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是,辐射作为一种严重的危害因素,也给人类和社会带来了潜在的危险,甚至造成人员伤亡和社会恐慌。核事故、放射事故、核或放射恐怖袭击事件一旦发生,往往危害人数多,波及面广,除了直接影响环境安全、破坏生态系统、造成人员伤亡外,还会引起人们严重的心理恐慌和社会经济秩序紊乱。为了有效地应对并及时控制核和放
目的 调查并掌握贵州省核和辐射医学应急资源现状,为发生核突发事件和放射事故实施医疗救援提供决策依据。方法 制定全省统一调查方案,明确调查单位和调查人员,举办培训班,集中培训调查人员,统一方法、明确职责、把好质量关,并签订责任书。结果 只有省卫生厅和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有核/辐射突发事件医学应急处理预案,省疾控中心进行过2次核/辐射突发事件医学应急演练,其余机构均无相关预案和未进行相关演练。现场及实验
核和辐射事件具有其自身特点,其造成的公众影响和社会危害也很突出。历史上发生的重大核和辐射事件,对我们的教育深刻。国家一直以来非常重视核和辐射卫生应急体系的建设。进入到2000年中期后,广西对这一体系的建设给予了重视,在三案一制的建设方面取得了很大进展。由于广西防城港核电站投产在即,广西核和辐射卫生应急体系建设的不平衡,及不能适应新的需求的矛盾就显现出来了。在国家层面的扶持和支持下,在广西政府的大力
食品安全正在日益成为一个全球性的问题,怎样严格按照《食品安全法》的规定利用科学合理的制度对餐饮企业和从业人员进行管理,营造健康和谐的食品安全环境?本文将以天津市餐饮企业现状为例从十个关键控制环节出发,构建食品安全监管的整体性治理模式。
目的 建立测定大批量血清样品中多种元素的检测方法.方法 血清样品用1%硝酸稀释3倍后,应用动态反应池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inductively coupled plasma mass spectrometry,ICP-MS)同时测定(Be),铝(Al),锰(Mn),钒(V),铬(Cr),铁(Fe),钴(Co),镍(Ni),铜(Cu),锌(Zn),砷(As),硒(Se),钼(Mo),银(Ag),
目的 总结近年来参与的国内外自然灾害救援中的传染病防控实践活动,为今后执行灾害救援中的传染病防控提供借鉴。方法 围绕自然灾害后传染病发生流行特点、防控中遇到的困难,通过文献分析和经历回顾,总结针对性开展传染病防控工作的具体做法和体会。结果 总结出自然灾害后的传染病防控成功做法:(1)灾后传染病本底信息的收集;(2)传染病风险现场快速评估;(3)疑似病例的快速筛查和调查;(4)症候群监测系统的及时建
目的 对一起毒蘑菇中毒事件进行定性,总结处置经验,提出防控对策.方法 通过流行病学调查、临床诊断、蘑菇形态学鉴定及毒性成分分析,并将患者所食蘑菇DNA序列在GenBank中进行比对,确定引起中毒的蘑菇种属及致死成分.结果 引起中毒毒蘑菇为淡玫红鹅膏菌,是山东省内首次发现菌种,其干样α—鹅膏毒肽含量达3827μg/g.结论 此次中毒事件是一起由淡玫红鹅膏菌引起的食物中毒,致死成分为鹅膏毒环肽;今后应
目的 探讨丙烯酸甲酯(Methyl acryl ate,MA)对小鼠肺、肝、脑组织的脂质过氧化损伤作用.方法 将40只体质量为18~22g的昆明种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MA吸人染毒组(280mg/m3、560mg/m3、1120mg/m3),每组10只,雌雄各半,置于静式染毒柜中,每天2h连续染毒30天,每周称重一次,末次染毒后禁食24h处死,检测各组小鼠肺、肝、脑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