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国产可回收腔静脉滤器(QZL型,沈阳永通)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in Thrombisis,DVT)经导管溶栓治疗中应用的适应症、并发症、回收方法和时机以及预防致命性肺栓塞的临床效果。
材料与方法:75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患者,其中,男31例,女44例;平均年龄38.5岁(18-61岁)。所有患者术前临床症状及彩色超声均诊断为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7例有肺梗塞病史.采用经颈静脉或/和经足背浅静脉造影证实:46例为左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23例为右下肢深静脉血栓33例,6例为双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其中下肢深静脉血栓已延伸到下腔静脉者17例。采用国产可回收QZL型腔静脉滤器(沈阳永通)经股静脉途径(n=62)、经颈静脉途径(n=13)置入下腔静脉,其中滤器放置在肾静脉水平下方者69例,放置在肾静脉水平下方者6例(血栓已蔓延到肾静脉开口水平)。经颈静脉插入的导管鞘在超滑导丝(Terumo)的协助下将溶栓导管插入髂股深静脉血栓内,经溶栓导管间断性快速推注尿激酶溶栓治疗(尿激酶10万单位,每3-4小时一次),尿激酶用量60-80万单位/每天,总量400-1200万单位(平均600万单位),导管保留时间4-13天(平均6.5天),溶栓过程中采用肝素50mg皮下注射,一日三次抗凝治疗.溶栓治疗24小时采用造影复查血栓溶解情况,对血栓已完全溶解者,最后一次造影复查后立即采用鹅颈抓捕器(Bard,美国)或自制弯钩实施滤器回收技术。对溶栓治疗后髂股静脉残留的局限性狭窄采用PTA或PTA及Stent治疗.
结果:75只国产可回收腔静脉滤器皆在下腔静脉中放置成功(滤器放置在肾静脉水平下方者69例,放置在肾静脉水平下方者6例),无滤器展开不良、滤器移位(>10mm)滤器倾斜(>10°),滤器穿孔等并发症;溶栓过程中造影复查显示9例滤器捕捉到栓子,无一例发生症状性肺栓塞.75只滤器中的63只因患者血栓已完全溶解而采用采用鹅颈抓捕器(Bard,美国)或自制弯钩取出,滤器回收时间6-18天(平均9.5天),62例取出成功,其中1例因滤器捕捉到血栓与血管壁粘连回收失败.余12例因血栓未完全溶解(n=7)或因患者年龄已超过55岁(n=5)而将可回收滤器用作永久性滤器留置在患者体内,随访期间未发生滤器移位、断裂及血栓形成引起下腔静脉阻塞等并发症。但在早期的溶栓治疗中由于保留的溶栓导管跟随在14F的滤器推送器的穿刺通道进行,有7例发生穿刺点。渗血及颈部皮下水肿,溶栓导管采用单一穿刺通道后未发生上述并发症。另一例患者在经滤器网孔进行髂静脉的PTA治疗时,退出球囊导管时将滤器带入右心房,最终采用鹅颈抓捕器将滤器取出。
结论:国产可回收腔静脉滤器释放简单安全、可有效捕捉溶栓过程中块状脱落的血栓,防止症状性肺栓塞的发生。滤器放置18天内可成功实施回收,回收方法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