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城市规划专业教育正面临转型,作为基础教学重要一环的建筑设计教学改革尤为重要.南京大学的城市规划专业教学有其特色,但建筑设计基础教学面临诸多困境.据此,进行了建筑设计教学改革的积极尝试,实现建筑设计课题与后续的详细规划、城市设计等设计课程相衔接;完成建筑设计知识内容的体系化与数字化建设;进行翻转课堂的教学改革实践创新,激发了学生的创造性与学习兴趣;在建筑设计任务书拟定、建筑设计概念形成、建筑设计深入
【机 构】
:
南京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城市与区域规划系
【出 处】
:
2018中国高等学校城乡规划教育年会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城市规划专业教育正面临转型,作为基础教学重要一环的建筑设计教学改革尤为重要.南京大学的城市规划专业教学有其特色,但建筑设计基础教学面临诸多困境.据此,进行了建筑设计教学改革的积极尝试,实现建筑设计课题与后续的详细规划、城市设计等设计课程相衔接;完成建筑设计知识内容的体系化与数字化建设;进行翻转课堂的教学改革实践创新,激发了学生的创造性与学习兴趣;在建筑设计任务书拟定、建筑设计概念形成、建筑设计深入、建筑设计表达等教学全过程培养学生的城市规划思维,取得了显著效果.
其他文献
之前,城乡规划涉及的内容包括国土、经济、环境、生态、空间、风貌、建筑形体及风格、道路市政等方方面面.十九大之后,住房城乡建设部负责的全国城乡规划管理的职责,归由新组建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资源部”,其职责范围涵盖了国土、发改、水利、农业、林业、海洋等,与以往城乡规划涉及的范围有许多重合或交叉.在这种新形势下,规划行业为了更好地履行职责,首先需要明确职业范围、强化职业技能.人才的培养应该从本科开始与
在大数据时代GIS课程不仅是城乡规划专业的核心课程,更是城乡规划行业的重要技术平台.本文在分析城乡规划专业对GIS能力需求的基础上,梳理了教学环节、教学模块、教学内容、课程模式、GIS能力之间的关系,构建适于城乡规划专业的GIS课程教学体系,为培养学生GIS技能发挥重要作用.
GIS的大众化和可获取数据量的“爆炸式”增长,对城乡规划专业的GIS教学提出了新的挑战.如何避免陷入对软件技术的严重依赖与盲目推崇而忽略数据背后的空间问题?批判性空间思维在21世纪GIS教学中不可或缺.培养批判性空间思维,应着眼于解决问题的全过程,即贯穿于GIS学习的6个阶段,其中回答地理问题和呈现结果需要案例研究环境的背景信息,是第一个也是最后一个阶段,不能被简单排除在GIS教学之外.本课程教改
区域规划的政策性、战略性、空间性决定了区域规划教育要与时代发展背景紧密结合.新一轮国家机构改革对区域规划教育将产生重要影响.城乡规划专业“区域规划”教育要在教育理念、知识体系构建、教学内容革新等方面能够适应机构改革带来的变化和挑战.教学理念上要体现“跨学科-多学科”的融合、时代性和政策性、“理论-实践”并重;知识体系上要构建圈层式知识结构;教学内容革新上要探索区域空间规划创新、重视区域发展与资源保
景观规划设计课程是城乡规划专业的主干课程之一,在学业评价体系改革的契机下,从行业发展情况出发,围绕专业培养目标,以应用为目的、以能力培养为本位,从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实践训练及考核方式等方面进行了实践教学的探讨,以期提高景观规划设计课程的教学质量,从教学改革的渠道让城乡规划专业的学生掌握景观规划设计的基本理论及方法,提高其行动能力和创新设计能力,实现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高素质、应用型规划人才的目标.
通过对中央美术学院建筑学院城市规划原理课程教学过程、内容以及教学特点的梳理,提出艺术院校城市规划原理课程教授的重点和难点问题,尝试建立艺术院校城市规划原理课程教学的框架系统.
建筑、规划及景观等人居环境科学发展和行业实践中生态价值观缺失的现状提醒高等学校从本科教育中寻求问题源头.通过“SPC”价值教育模式的建构,探讨在本科教育过程中如何将生态观内化成学生的专业素养、从源头协助解决行业生态观缺失等相关问题,并为更广泛的本科教育、价值教育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城市地理学”作为城乡规划专业的主干课程之一,其课程教学方法创新问题,一直是该课程研究的重点.本课程教学中运用动态一致性原理,以开放的相关动态研究介绍形成理论知识链和以地域智慧分析形成实践性知识链,两者动态地围绕城市地理学主线,综合形成基于通识导向的一致性开放式学习与训练的知识结构,以此对教学内容进行创新设计,提高课程教学的创新性和趣味性、开放性和一致性.课程将课下与课上互动相结合,发现问题与分析
地理学课程是城乡规划专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回顾沈阳建筑大学城乡规划系地理学系列课程的教学经验,通过问卷调查、抽样访谈等方式了解已毕业学生对此类课程的教学效果、应用效果评价,并且征询他们的改进建议,在此基础上提出课程体系优化改进思路,使地理学课程能够更好发挥对城乡规划教育的基础性作用.
城乡规划专业一年级学生在设计入门阶段面临着思维模式转换和设计对象适用性认知的问题,为了降低学生进入专业规划设计课程学习的门槛,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城乡规划专业基础教学组在一年级设计基础课程中设置了“小板凳”课外作业.学生通过设计和制作一个可供自己学习生活使用的小板凳,对设计的形式美学、功能、材料和结构等专业知识有了初步认知,目的在于寓教于乐,降低专业学习的门槛,增加学生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