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糖尿病会引起患者血糖、尿糖的异常,通过对患者尿糖的定性、定量分析,可以辅助医师对糖尿病患者进行鉴别诊断,了解目前疾病进展.此外尿糖检测简便易行,可大大减少患者痛苦,适用于普查筛选糖尿病患者,适用面广.
【机 构】
:
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100053,北京西城区北线阁街5号
【出 处】
:
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糖尿病专业委员会第二届学术会议、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内分泌暨方药量效研究专业委员会第二届学术年会、中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糖尿病会引起患者血糖、尿糖的异常,通过对患者尿糖的定性、定量分析,可以辅助医师对糖尿病患者进行鉴别诊断,了解目前疾病进展.此外尿糖检测简便易行,可大大减少患者痛苦,适用于普查筛选糖尿病患者,适用面广.
其他文献
本研究对304例慢性乙型肝炎的舌色、苔色、肝纤维化指标及肝脏病理进行对比相关观察,根据慢乙肝患者入院初舌象特征情况,分析了舌色、舌苔与肝功能的关系和舌色、舌苔与肝纤维化指标的关系。并总结了慢性乙型肝炎舌象特点与临床意义的内在联系,以及舌象与肝功能的关系。以期了解慢性乙型肝炎的中医发病机制,病情评估及便于临床更好地治疗。
目的:比较外周T细胞亚群定量水平在不同阶段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收治的慢性乙型肝炎103例、乙型肝炎肝硬化87例,原发性肝癌35例的临床资料,比较其外周T细胞亚群CD3-、CD4-、CD8-T定量水平及CD4-/CD8-值,并分析其与肝功能指标、HBsAg相关性.多组间及两两比较采用Kruskal-wallis H检验及其后成对检验,相关性分析采用Spearman
目的:监测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中CD3+、CD4+及CD8+细胞在慢性乙型肝炎、活动性肝硬化和原发性肝癌患者中的变化,研究三类人群在细胞免疫方面的动态,并探讨现代医学中细胞免疫功能与中医中正气学说的联系.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慢性肝炎、活动性肝硬化和原发性肝癌患者外周血CD3+、CD4+、CD8+T淋巴细胞的数量(单位:/ul)变化.结果:原发性肝癌患者外周血CD3+、CD4+、CD8+细胞数均
文章介绍了肝硬化腹水的病因病机,总结了王育群教授在肝硬化腹水治疗过程中的活血利水、内外合治的原则。并通过实际病例进行论证。此例患者既往大量饮酒,损伤肝络,导致肝气不疏,气行不畅,“气为血之母”,日久导致淤血内滞,酒邪为患,更易引起湿邪停滞为水,水瘀互结而致病,故治疗以化瘀利水为大法,故辨为气滞血瘀证,治以行气止痛,活血化瘀,其中桃仁、丹参活血化瘀与龟板、鳖甲软坚散结药配伍应用于鼓胀,米仁、怀牛膝、
纤维化是各种致病原因引起细胞外基质(ECM)在肝内过多沉积的病理过程.在细胞和分子发病机制方面的研究显示,激活的HSC是产生EcM的主要细胞,另外还有一些其他的细胞因子参与其中.近年来,通过实验和临床研究证实,一些中药和方剂抗肝纤维化显示出良好的效果,针对肝纤维化发生的各个环节进行抗肝纤维化治疗取得很大进展.中医药抗肝纤维化通过正虚血瘀病机,补虚化瘀,调节肝纤维化相关细胞因子,延缓、阻止和逆转肝纤
肝脏作为人体最重要的解毒器官,拥有强大的再生能力.在肝细胞受到损伤后有许多机制促进其再生保证机体代谢的需求.本文对肝细胞再生的细胞因子、生长因子等分子基础做一综述,除了以上所述外,辅助肝细胞分化的因子包括TNF、IL-6、去甲肾上腺素、Notch信号通路、jagged(Notch受体的主要配体)、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胰岛素、胆汁酸、血清素、补体、瘦素、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GF)1和2等。各细胞因子
苦参作为临床常用的一味中药,用途广泛,常取苦参清热燥湿的作用治疗湿热实证型黄疸,从苦参中提取的生物碱也可用于治疗急性黄疸型肝炎.临床上,有不少苦参素联合其他药物治疗急性黄疸型肝炎的报道。苦参素治疗急性黄疸型肝炎疗效确切,副作用少,用药安全,与其他药物(如还原型谷胱甘肽)联合使用时,能互相提高药效,疗效比单独使用好。此外,也有研究报道将苦参用于膏药中进行贴敷疗法辅助治疗急性黄疸型肝炎。苦参作为传统中
本文将从肝纤维化的病因病机、病理机制、中医药应用等方面对近年来中医药在抗肝纤维化方面的研究进行阐述.总之,中医药在在抗肝纤维化治疗方面,具有显著地优势,能够有效地缓解肝纤维化的进展,甚至可以逆转肝纤维化的进程。但是,由于中药成分的复杂性,对于中医药进一步在临床中应用,需要多层面、更加深入的对中药成分的研究,以确保中药应用中的安全性。此外,对于中药抗肝纤维化的机制、原理,还需进一步探讨、研究。
胃癌Lauren分型最初就是依据组织形态及细胞特点分为:分化好的肠型胃癌与低分化的弥漫型胃癌(也称为胃型胃癌)。胃癌中大约90%是腺癌,剩余的10%是胃淋巴瘤和胃肠间质瘤。胃腺癌中包括肠型50%,弥漫型33%,混合型17%。肠型和弥漫型胃癌临床病理的差别可能源于其上皮干细胞的数量和基因表达的差异。虽然这两型胃癌在组织的发生上具有一定的同源性,但在病理形态,生物学特点及临床预后等方面存在很大差异。通
孙思邈《药王千金方》消渴篇的方药由于缺乏深度挖掘,所以其蕴含的价值一直未被重视.笔者通过对其方药的分析,发现以孙思邈为代表的医家才是"从火论治消渴"真正的先驱.消渴篇统计出来的高频药物,如天花粉、黄连、知母等,现代药理研究证明均有降糖作用,故其为后世治疗消渴病奠定了基础,指明了用药方向.篇中部分方药大剂量以起沉疴,也为后世重剂之用量提供了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