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频道”的启示

来源 :中国科技新闻学会,北京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llench948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论述了"西部频道"创办两年多后被撤销所带来的启示。 "西部频道"创办于2002年5月12日,是中央电视台为响应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为西部大开发服务的举措,其宗旨是"让世界了解西部,让西部认识世界".对此,广电总局曾发文要求西部12个省区直辖市做好该频道的落地工作,并通过与各地有线台结合的方式做好西部频道的传输、接收工作.但"西部频道"在开播两年多后终因在收视率、落地范围、创收等方面不尽如人意,于2004年12月28日正式"下马",被"社会与法"频道取代.央视副台长张长明解释说:"西部频道不是撤销,而是被社会与法频道置换.主要原因有三:一、资源有限.中央电视台已经有了16个频道,而频道资源是有限的,所以做出了用社会与法频道置换西部频道的决定;二、收视较差.西部频道的收视效果不好,在西部地区没有好的覆盖率;三、使命完成."[1]反思和总结西部频道失败的原因和教训,对如何发展西部传媒或许可以给带来一些启示.
其他文献
当前数字博物馆的发展面临着一些难题,包括如何确保博物馆藏品信息获取的完整性、高保真、高精度,如何实现海量藏品数据的实时处理以及基于此的沉浸式互动展示等。本文针对这些问题进行了一系列研究:完善了基于计算机视觉的高保真高精度三维数字化方法,实现了不可移动文物及玉器等文物的数字化;研究了面向通用PC、基于电影级虚拟现实的互动陈列展示方法,实现了10G级海量藏品数据及复杂遗址场景的实时绘制,和全局光照效果
本文论述了科学传播的内容、目标与技巧。提出了科学传播的目的为:"树立科学理性精神,提升全民族科学文化素养"。随后,阐述了科学传播的内容和技巧。
本文以湖北省为例,从现实分析出发,科学设计了手语电视天气预报的传播方式与途径.在我国建立和谐社会的背景下,关注聋哑弱势群体的科学信息获取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手语电视天气预报节目的开办,将与百姓生活密切相关的气象科学信息有效地传播到和正常人一样迫切需要的聋哑者,不仅是和谐社会建设的应有之意,也是完善科学普及与传播渠道的内在需求.从传播学意义上和传播政治经济学角度讲,其科学与政治传播意义在于特殊的
本文针对部分中文报纸的科技报道及科普宣传现状,北京市科技记者编辑协会对包括在内的部分中央级报纸及北京市属报纸进行了为期半年的统计,主要是对科技新闻、科普宣传在报纸版面上所占数量、比例进行量化统计,并进行相应的质化分析.调查的主要结论:综合类报纸的科技新闻比例严重不足;科技新闻内,真正的科学新闻所占比重不高,科技新闻中大量是卫生、应用、环保类新闻,真正的科学发现、技术发明、科学普及新闻仅占四分之一左
本文探讨在知识经济时代,企业开始向知识要第一营销力,实行以科普为先导、以知识拉动市场的商业科普营销策略.广告是商业科普的重要渠道,但因其夸大甚至扭曲科学事实,使广告自身在受众中的公信力急剧下降.2006年,中央电视台"绿色广告标识"的提出,是媒体针对缺乏公信力的广告市场的一种举措,虽然对这一标识的执行效果还有待考察,但"绿色"广告理念的重新提出,将为目前处于低迷状态的商业科普活动提供新的发展思路。
本文论述了传媒与城市创意产业的协同发展。媒介的发展与都市的崛起密不可分,媒介的发展促进了以休闲娱乐和共同参与为主旨的市民文化空间的存在.随着城市规划的变迁和文化创意的集中,传媒集聚的现象越来越明显.传媒业聚集的呈现,除了形成高效的媒介产品生产集群之外,其作为信息和知识型行业的特征也得以外化.传媒是典型的知识型组织,日常活动中处理大量的显性和隐形知识,传媒集聚能促进和形成信息、知识的交换中心,对于城
本文通过对河北省农村科技推广现状的调研,发现农业科技传播的链条在基层农村发生了部分断裂,分析断裂的原因:一是农业科技没有畅通的传播渠道,二是农技推广部门的不作为,进一步加剧了基层农村的科技信息荒,三是农村基层组织传播科技信息的有效机制尚未形成.提出了建设新农村搞好农业科技信息传播的几条有效途径.
本文提出了和谐社会呼唤和谐的科技传播。近一个时期以来,作为信息沟通与文化交流的公共平台,亚太地区及全球范围内的某些媒体的科技传播,发生了许多与构建和谐社会相悖的现象,出现了不少不和谐的噪声、杂音.前不久,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所强调的"构建和谐社会",是时代的要求,符合世界人民的愿望.和谐社会呼唤和谐的科技传播.在新形势下,研究如何应对不和谐的科技传播的杂音,寻求推进构建和谐社
,知识成爲一种代表力量、财富、全球化的意象.科技是知识应用的一环,而「科技始终来自人性」的口号,表徵的是在科技开发中,「人」仍是核心考量.「人」亦是教育的核心,「教育研究」的结果不应是在呈现一种社会现象,更应关注如何提供适合人的教育环境,让所有参与其中的人,都能适性的发展,发挥个体最大的效能.相关文献及纲路资源显示全球化的现象,促成的反思则是对在地化传统文化、原住民文化的探讨、保存与应用.这现象显
本文从新闻报道的生态向度的视角,在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基础上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发展目标,这对我国当前新闻报道及其价值理念提出了新的要求:客观真实的新闻报道不仅体现对人的尊重和关怀,而且要求更多地考虑对生态自然的关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