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原发性胃肠道淋巴瘤是最常见的结外淋巴瘤,胃肠道间质瘤是胃肠道最常见的间叶源性肿瘤,两者治疗方式不同但增强CT(computed tomography)特征有相似之处,本文旨在探讨原发性空回肠淋巴瘤及间质瘤的CT 特征,并对两者进行鉴别。
目的 探讨基于MRI 病灶全域直方图纹理组学特征对子宫内膜癌术前分级诊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 年1 月至2017 年12 月安徽省肿瘤医院经手术病理证实为子宫内膜癌患者,符合入组患者100 例。按低级别(包括1、2 级)与高级别(3 级)分为2 组,低级别组67 例(1级19 例、2 级48 例)、高级别组33 例(3 级)。
目的 设计超小锌锰铁氧纳米颗粒(ZnMn-Fe3O4)T1WI 造影剂,并改善其在生物溶液的分散性,用于高清MR 成像及肿瘤诊断的研究.方法 采用金属离子掺杂的方法制备超小磁性纳米颗粒,通过改变金属离子掺杂量进一步调控T1WI成像性能,使用反微乳液法、水相再生法,在制备出的材料表面包裹介孔硅,从而构建一种生物相容性好、分散性良好的超小ZnMn-Fe3O4.
目的 在欧美,结肠癌是癌症致死的主要原因。美国2000 年有130,200 新病例被确诊,其中56,300 人因此而死亡。英国1999 年新发现35,600 个病例,到2001 年16,170 人死亡于结肠癌。在爱尔兰,1998-2000 年期间有2,720 例死于结肠癌,爱尔兰的医学统计表明,结肠癌是妇女癌症相关致死的第二大原因,是男子癌症相关致死的第三大原因[1]。
目的 近年来快速发展的分子影像学,将传统的显像技术和新发展的分子显像探针相结合,可以实现快速、无创、准确的反映肿瘤血管生成的状态。本研究总结目前精氨酸-甘氨酸-天冬氨酸(Arg-Gly-Asp,RGD)分子影像对抗血管生成治疗疗效预测作用的相关进展,探究RGD 分子作为预测抗血管生成治疗疗效检测物的可能性。
目的 新辅 助 化 疗(NAC)作为局部进展期乳腺癌患者术前的全身性细胞毒性治疗方法已在临床中得到广泛认可和应用。新辅助化疗(NAC)用于评估乳腺癌治疗后反应。我们对乳腺磁共振成像(MRI)在新辅助化疗后评估肿瘤反应的有效性进行分析。
目的 侵袭转移是晚期胃癌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给临床治疗带来极大困难,严重影响患者的疗效和生存质量。研究表明,CD36 阳性的肿瘤细胞是肿瘤转移的始动细胞,高脂饮食通过增加CD36 阳性细胞de 百分比促进多种肿瘤的转 然而,脂肪酸诱导CD36 上调的分子基础以及CD36 的表达对胃癌转移的作用仍不清楚。
目的 研究E3泛素连接酶促进乳腺癌转移的机制方法 利用Hectd3基因敲除小鼠研究HECTD3对MMTV-Neu自发乳腺癌模型和PyMT乳腺癌移植瘤模型肿瘤转移的影响。
目的 腹膜种植性转移是进展期胃癌众多转移类型中最具特征性的一种转移方式,目前临床上尚无一种标准且统一的腹膜转移治疗方案,亟需深入研究胃癌腹膜转移的发生机制和过程。
目的 We previously reported that higher matrix stiffness obviously improved 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expression in HCC cells,and this finding highlights a linkage between matrix stiffn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