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利用FLUENT流体计算软件对FCCU再生器树枝状分布器的支管与分支管结合区域流场进行了模拟,考察该处流场对催化剂颗粒的卷吸特性,进而分析分布器发生磨损的原因.计算结果表明部分分支管入口处流场存在着比较大的偏流,在迎风侧形成低压区,背风侧形成回流区.由于低压区的范围覆盖了分支管前端喷嘴,导致喷嘴的实际压降低于设计压降,气流处于不稳定的流动状态,有可能卷吸喷嘴外的催化剂颗粒进入分支管内.这些催化剂颗
【机 构】
: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化工学院,北京,102200
【出 处】
:
中国颗粒学会2006年年会暨海峡两岸颗粒技术研讨会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利用FLUENT流体计算软件对FCCU再生器树枝状分布器的支管与分支管结合区域流场进行了模拟,考察该处流场对催化剂颗粒的卷吸特性,进而分析分布器发生磨损的原因.计算结果表明部分分支管入口处流场存在着比较大的偏流,在迎风侧形成低压区,背风侧形成回流区.由于低压区的范围覆盖了分支管前端喷嘴,导致喷嘴的实际压降低于设计压降,气流处于不稳定的流动状态,有可能卷吸喷嘴外的催化剂颗粒进入分支管内.这些催化剂颗粒在流动过程中造成了分支管和喷嘴的冲蚀磨损.
其他文献
为了更深入地研究上海大气气溶胶微小颗粒物的物理和化学特性,本项工作采用MSP公司生产的WPSTM Model 1000XP宽范围粒径谱仪,测量粒径介于10~10000 nm的气溶胶纳米颗粒物,探讨粒径在10~500 nm间的气溶胶纳米颗粒物随时间、高度和地区变化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总质量浓度随时间的变化比总粒子数浓度的变化滞后,纳米颗粒物总粒子数浓度和质量浓度随高度增加呈指数衰减.纳米颗粒物
溶剂热合成是近年来发展迅速的一种制备纳米材料的方法,溶剂作为这种方法的要素之一,是控制反应过程和最终产物的主要因素.对溶剂作用的认识是更好地发展这种合成方法的前提.本工作根据文献报道总结了溶剂在合成过程中的作用,并通过对不同条件下合成纳米硼化镍的实验研究,对溶剂热反应中溶剂的作用进行了分析.
本研究即是利用钢板酸洗废液,镍电镀废液,铜电镀废液,及锌电镀废液,以适量之各废液调配,以ICP-AES检测其浓度,经化学共沉法而获得镍铜锌铁氧磁粉,热处理使晶粒长大以利造粒成型之生胚密度,经烧结而得环状体,测量其性质,经XRD,SEM,TEM及VSM等之检测分析,实验结果显示:镍铜锌铁氧磁粉之晶体为尖晶石立方结构,其晶粒大小为8~20 nm,饱和磁束密度为31.6 emu/g及经750℃热处理之饱
本工作研究的是固体粉末颗粒在溶液中分散以后形成溶胶悬浮液系统的电导率性质.在本工作中选取的固体颗粒为聚四氟乙烯颗粒和硫酸钙固体粉末颗粒,溶剂为乙醇和水.结果发现,溶胶体系的电导率与固体粉末的质量百分比浓度C有关;与粉末的大小有关.如果通过实验找到电导率与颗粒大小的函数关系,那么通过测量溶胶体系的电导率即可以得到粉末颗粒的大小,这样就能够为粉末颗粒大小的测量找到一种新的方法.
介绍了填充型导电高分子的导电机理,综述了不同填料填充的导电高分子材料的研究与应用情况.指出了填充型导电高分子的发展趋势.
通过化学镀方法在天然鳞片石墨颗粒表面沉积镀层制备了石墨复合粉体.对复合粉体进行了形貌观察、表面成分分析、结构分析、抗氧化性及表面电位测定.研究结果表明,在石墨表面形成了较为均匀的镀层,镀层结构为非晶态,石墨复合粉体抗氧化性和在水中的分散性对比没有化学镀处理的石墨粉体都有很大的提高
晶体生长理论研究包括晶体成核理论、输运理论、界面稳定性理论、界面结构理论和界面动力学理论的体系.从晶体生长的基本过程及晶体生长机理,揭示晶须生长的可控性,是晶须研究的发展方向,也是使晶体生长过程实现可视化实验技术的最终目标.
通过冷模实验,研究了新型预提升结构提升管中催化剂径向密度分布.冷态实验研究结果表明,预提升段出口催化剂的径向分布大为改善,中心区和边壁区密度更趋均匀.表明新型预提升结构对提升管径向空隙率分布的改善作用十分显著.可以认为在这一区域内设置喷嘴,能改善喷嘴区剂、油接触环境,保证催化剂与原料油均匀接触,提高反应效率,减少结焦.
本文首次给出一组适合声子特点的共轭复量子数算符,由此建立声子的量子算符代数理论,根据该理论得到声子的量子化能量,晶格点阵热容和超导转变温度的具体表示.结果表明,声子的量子化能量,晶格点阵热容和超导转变温度均与声子的量子尺寸有关.
采用微观的拟颗粒模拟研究了努森数在0.01~0.2范围内气体微槽道流动的速度和温度分布.发现速度分布主要受努森数和所加外场力的影响,随努森数增加,壁面滑移速度先增后降,而温度分布也受外力场的显著影响.达西摩擦因子随努森数增大而增大,而它随马赫数的变化类似实验观察到的所谓层流向湍流转捩提前的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