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相水道型重力流沉积特征及沉积模式

来源 :第十五届全国古地理学及沉积学学术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yili1649588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深水沉积为当今国际沉积学的研究热点和前沿领域,鄂尔多斯盆地延长期发育大型坳陷湖盆,湖泊深水沉积广泛发育,盆地周缘露头剖面出露好,盆地腹地有大量的钻井资料和取芯井,为开展深水沉积提供了良好的研究场所。华庆地区位于鄂尔多斯盆地陕北斜坡西南部,处于晚三叠世坳陷湖盆的沉积中心。
其他文献
根据露头、钻井岩心、测井和地震资料综合分析,在四川盆地震旦系上统灯影组识别出2 个局部暴露不整合层序界面,据此将灯影组划分为2 个三级层序,其中灯一段和灯二段为SQ1,灯一段为海侵体系域(TST),灯二段为高位域(HST);灯三段和灯四段为SQ2,灯三段为海侵体系域(TST),灯四段为高位域(HST)。
G 断块油藏自投产以来,目前已进入特高含水、高采出程度阶段,开发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是油藏非均质性强,层间矛盾突出,纵向动用不均衡,单层注水突进严重;常规的治理手段难以改善层间的动用状况;地下油水运动规律复杂,剩余油分布预测难度大。
侧积体一般被认为是曲流河中典型的沉积单元,然而国内外对于点坝内部侧积体“成因”的研究成果相对较少。因此,本文充分利用测井和地震等相关资料,在点坝砂体的识别基础上,结合前人研究成果,从地震沉积学角度对研究区展开研究。
中国油田范围内底水油藏数量很多,实际储量很大。在实际的油田生产过程中,由于砂岩孔隙性底水油藏渗透性好,油藏动用情况较好,总体开发效果往往好于其他依靠天然能量开采的油藏。但是因底水油藏的采油速度较快,油藏内部形成压力差,使得注入水产生锥进,导致油田综合含水率高、采出程度高、采油速度高、储采比低。
河口湾是发生在河口入海处的海侵体系域下的下切谷接授沉积物充填而形成的一套沉积体系,整体上是由一套变化复杂的亚环境组成,也是加拿大阿尔伯塔盆地的重要的油砂储层。但由于其多次跨越不同的相环境,且受河水能量、潮汐能量、气候条件等多种关系控制,导致河口湾沉积层序复杂,隔夹层分布规律不明,难以利用古代与现代河口湾对比形成完整可靠的模式,致使其内部构型模式难度较大。
近年来,关于沉积物重力流流体类型、成因机制、演化过程及沉积模式的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围绕砂质碎屑流、异重流、混合重力流、超临界重力流的对比研究加深了对重力流搬运及沉积动力机制的理解;多种触发机制作用下的沉积物再搬运和沉积物持续供给的重力流成因机制研究揭示了重力流沉积广泛发育的本质;沉积物浓度控制下的碎屑流与浊流相互转化过程阐述了重力流砂体分布复杂的原因;重力流水道形成过程控制下的重力流砂体沉积模
会议
深水浊积水道砂岩储层油气藏是世界油气增储上产的热点领域,近十年来该类储层的油气勘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然而,由于深水浊积水道砂岩储层横向变化快、纵向多期叠置、砂体连通性复杂,井间对比缺乏定性、定量模式的指导,制约着该类油田的开发效果。如何做好储层精细描述、搞清不同砂体间的连通性是合理部署开发井位和优化注采关系的基础和关键。
会议
现在是了解过去的钥匙。现代沉积考察可以为古代沉积记录解释提供重要的线索和依据。事实上,很多沉积模式的建立如河流、三角洲等,均得益于现代沉积考察。相比于河流、三角洲环境,人们对于现代深海环境的了解要弱很多,这与深海环境不易接近不无关系。
会议
作为当今油气勘探开发的重要目标,深海水道的沉积构型样式复杂多变,其控制因素和相应的作用机理目前尚无定论,这大大增加了该类油气藏的钻探风险和开发难度。为此,本文以尼日尔三角洲盆地陆坡区为例,以近海底高频地震信息为原型,以深水水道沉积构型模式研究为主线,以定量地震地貌学和沉积构型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为桥梁,揭示了海底水道体系的外部形态样式和内部结构模式,探究了水道体系和复合水道形态学特征参数间的相互控制关
气候波动、基准面变化及沉积物供给的交互作用控制了陆源碎屑向湖盆深水区的输送过程。发育于研究区东营凹陷始新世的大型前积体(厚可达~700m)提供了良好的机会以建立湖相环境中深水沉积物分散和前积体结构、滨线轨迹之间的联系。基于地震反射结构特征识别,始新世东营三角洲复合体由多期交替出现、具不同滨线轨迹特征的加积型(aggradatioinalclinothem)和前积型(progradationalc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