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始新世/渐新世(E/O)之交(约34Ma)的全球气候变冷是新生代气候演化过程中最显著的变冷事件之一,它导致了南极大陆冰盖的出现,标志着地球从两极无冰的"温室气候"转变成了有冰的"冰室气候".这一转变伴随着一系列重大地球环境变化,例如,全球海平面大幅快速下降,全球范围显著降温,大气CO2浓度明显降低,赤道太平洋碳酸盐补偿深度大幅增加,全球生物和植被大量演替等.
【机 构】
:
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黄土与第四纪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 西安 710061 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始新世/渐新世(E/O)之交(约34Ma)的全球气候变冷是新生代气候演化过程中最显著的变冷事件之一,它导致了南极大陆冰盖的出现,标志着地球从两极无冰的"温室气候"转变成了有冰的"冰室气候".这一转变伴随着一系列重大地球环境变化,例如,全球海平面大幅快速下降,全球范围显著降温,大气CO2浓度明显降低,赤道太平洋碳酸盐补偿深度大幅增加,全球生物和植被大量演替等.
其他文献
四川盆地位于华南大陆西北部,西临青藏高原东缘的松潘-甘孜地体,北接秦岭-大巴山造山带,这一优越地理位置使四川盆地既可为全面认识华南大陆复杂演化过程提供重要约束,又成为探索青藏高原隆升动力学过程和机制的关键部位.深部间断面可能指示强烈地壳分层;间断面近平行展布表明,四川盆地深、浅地壳可能在新元古代及古生代的多期隆起过程,以及随后的印支、燕山及喜马拉雅运动中经历了整体构造变形。与周边地块相比,盆地地壳
中国大陆地处欧亚板块东部,受太平洋板块、印度板块和菲律宾板块作用的影响,地质构造非常复杂.对于该区岩石圈速度结构的研究,前人做了一些工作,采用传统的地震面波层析成像方法或背景噪声与地震面波联合反演研究该区的S波速度结构.结果可能说明了岩石圈的温度是比较高的或者克拉通岩石圈遭受到了强烈的破坏和软流圈地幔上涌。对于周期125s的相速度图,中国东部依然表现为低速,可能说明了中国东部具有较厚的软流圈,为软
青藏高原形成于印度板块和欧亚板块之间的碰撞和挤压,对其现今深部结构的研究可以为理解陆-陆碰撞造山带的形成和演化过程提供约束.前人研究表明青藏高原的形成过程包含了沿碰撞方向的缩短和横向的伸展,其中部的共轭走滑区是调节青藏高原纵向和横向构造运动的重要因素;该共轭走滑区横跨了拉萨块体和羌塘块体,由一系列班公湖-怒江缝合带以北的北东南西走向左旋走滑断层和班公湖-怒江缝合带以南的北西南东走向右旋走滑断层组成
印度和欧亚板块在50Ma发生汇聚碰撞(Molnar&Tapponnier,1975;Rowley,1996),造就了地球上最宏伟的喜马拉雅-青藏高原造山带.地球科学家围绕青藏高原的侧向挤出、缩短增厚及下部岩石圈物质的"消失"三个重要科学问题就其动力学和生长机制提出了一系列动力学模式,按其主要机制可分为双层地壳模式、构造挤出模式、连续变形模式、下地壳流模式、双层楔板模式及多因素驱动模式等,青藏高原西
由于印度板块和欧亚板块的陆陆碰撞导致青藏高原地表隆起,高原内部物质向侧边挤出,特别是青藏高原的东南缘以及云南地区,还受到了向东俯冲的缅甸板块,以及东北部四川盆地的阻挡,剧烈的变形作用使该地区成为地震活动频繁的地带,因此对该地区动力学特征的研究有重大的意义.由于剥去的方法完全依赖于地壳各向异性的结果,用接收函数反演moho面Ps转换波的各向异性参数受多次波的影响很大,导致这些台站得不到约束比较好的地
蒙古地区位于中亚造山带(CAOB)的中心部位,该造山带北临西伯利亚克拉通,南接塔里木和中朝地块.CAOB是地球上最大的大陆造山带之一,也是全球显生宙陆壳增生与改造最显著的大陆造山带.目前可以得出的初步结论为:在整个研究的深度范围内,穿过蒙古高原北部与中部的主要断裂带附近延续表现为低速异常,可能暗示两条断裂带一直延伸到至整个岩石圈;中部戈壁地区始终显示为低速异常,地质资料显示该地区有大量新生代火山岩
青藏高原是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碰撞的产物,由很多不同地质时期的构造块体拼合而成.前人为了解释青藏高原复杂的隆升与演化机制,曾经先后提出了不同的模型.青藏高原尤其是东南缘地区断裂活动异常强烈,强震活动也极其频繁,向来是地球科学学家研究青藏高原壳幔变形和动力学过程的热点地区.
华南地区位于欧亚板块与太平洋板块交接地带,包括扬子地块、华夏地块以及位于它们之间的华南褶皱系.它北邻华北地块,西邻青藏地块,西南邻印支地块,东南邻东南亚沟弧盆体系和菲律宾海板块.它既受欧亚大陆动力体系控制,同时又受到太平洋动力体系与印度洋动力体系的影响,经过漫长的多期次的演化,地壳构造十分复杂,壳、幔结构横向变化剧烈,火山岩广泛分布,蕴含丰富的矿产资源,其中锡、氟、钛、钒等居世界首位.研究区的波速
研究岩石圈—软流圈结构有助于了解板块运动、地幔对流等地球动力学过程.在地震学上,表现为高速的岩石圈覆盖在相对低速的软流圈上,被称为岩石圈-软流圈边界.最终,在四川西南部,发现S波在110-140km深度范围内表现为低速,P波在这一深度范围内表现为高速,而相应的Vp/Vs表现为高异常。这可能与岩石圈中存在部分熔融有关。
帕米尔高原位于青藏高原西构造结,是全球板块动力作用和地震活动最强烈的地区之一.新生代以来,由于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的持续碰撞,帕米尔高原相对于青藏高原主体向北楔入推移了约300km,其周缘发育大规模逆冲走滑构造,而内部却以拉张作用为主.地球物理观测表明帕米尔高原下地壳发生了深俯冲,并形成了独特的中源地震带背景噪声面波层析成像是重建高分辨率地壳横波速度结构的有效方法,该区地壳精细结构研究对于进一步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