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地震长期动态监测技术在页岩气开发中的应用

来源 :2020油气田勘探与开发国际会议(IFEDC2020)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ol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微地震长期动态监测技术是利用微地震监测技术在油田生产波及区监测地下应力变化诱发的岩石破裂活动,以实现对储层动态进行实时、长期监测.长期动态监测技术需要较长时间累积微地震事件以反应地下应力场的变化.本文通过对一个页岩气水平井组焖井与返排过程进行46天的长期动态监测实例分析监测结果.利用纵横波时差法对长期动态监测采集到的微地震事件进行定位,分析事件点定位结果、微地震信号特点、诱发因素以及微地震事件点时间、空间分布规律,经过b值分析及结合地震属性分析,微地震事件符合断层诱发的特征,判断长期动态监测微地震事件点主要由断层活动诱发产生,且断层活动在整个监测过程中始终处于活跃状态.表明微地震长期动态监测技术在断层识别等方面具有优势.
其他文献
弱碱三元体系与原油发生乳化作用,会取得较好的驱油效果.为了研究弱碱三元体系乳化液的影响因素,室内实验通过改变三元体系中聚合物浓度、表活剂浓度、碱浓度和不同油水比等条件来研究这些因素对乳化液的形成和稳定性的影响.室内研究表明,聚合物浓度、表活剂浓度、碱浓度越高,形成的乳化液越均匀,稳定性越好;油水比大于1∶1时,只形成油包水型乳化液,油水比小于1∶1时,油包水型和水包油型乳化液共存,在油水比达到1∶
随着我国油气勘探开发逐步向深层发展,深层高温高压等极端恶劣环境对钻井液与井下仪器提出了严峻的考验,限制了深层油气的钻探开发进程.针对深部油气钻探开发中钻井液的抗高温稳定等技术难题,本文探索将相变材料引入到钻井液中,通过理论分析与模拟实验,证明了利用相变材料的“相变蓄热原理”降低井筒钻井液循环温度的可行性.结果表明,3种相变材料的相变温度为120~145℃,相变潜热为90.3~280.6J/g,相变
采用水力压裂伺服系统、声发射定位系统在三轴应力条件下对人造岩样进行水力压裂物理模拟实验,通过声发射动态监测和压裂后岩样剖切等分析了裂缝的扩展规律.参考X油田与Y油田葡萄花油层的岩石物性与沉积特征,实验共设计4组人造岩样并针对三种射孔方式进行研究分析.结果表明:(1)随着簇孔的增多或者簇孔涉及范围的增大,应力由集中向分散转变,增加了岩石内部的抗压能力,使裂缝发育的范围逐渐扩大.(2)垂向分层时,岩样
塔河碳酸盐岩油藏开展单井注氮气吞吐以来,取得了显著成效,现场应用表明,缝洞型油藏通过注氮气能够有效提高采收率.在开发实践过程中,如何选取合理的注采参数改善和提高生产效果具有重要的意义.但该类型油藏地质特征极为复杂,难以用地质建模、数值模拟的手段对储层进行准确描述,进而得出注氮气吞吐过程的合理参数.而通过单因素分析的方法工作量较大,且不能很好难解决各参数间相互作用影响开发效果的问题.本文以经济效益和
近几年,注气驱在油田开发中的应用逐渐兴起,其中CO2混相驱效果最好,但CO2与原油在地层条件下通常难以混相.因此,需降低其最小混相压力以提高开采效果.本文针对鄂南长7区页岩油进行细管实验,系统地研究了醇类助剂对页岩油/CO2体系最小混相压力的影响.首先选择甲醇、乙醇、乙二醇、异丙醇和己醇构建CO2/助剂体系,研究醇的碳数及羟基数对驱替效果的影响;其次,考察了不同浓度乙醇的影响;最后,比较了不同注入
延北气田位于延安市北部,鄂尔多斯盆地东南缘,面积2341km2,主要开发上古生界致密砂岩储层,其中山1储层为三角洲水下分流河道砂体,在全区广泛分布,但常规压裂试气效果差,单井产量低,制约了气田的经济有效开发.根据延北气田山1储层岩心分析、电测、压力恢复等数据,总结了储层岩性、物性、储集空间和孔隙结构等特征,和苏里格气田对比分析了山1储层质量、砂体厚度、有效渗透率、地层压力,认为延北气田山1储层单层
准噶尔盆地二叠系芦草沟组是中国主要的页岩油目标层系之一,盆地东南部吉木萨尔凹陷等多口钻井在芦草沟组获得了工业性油流,表明芦草沟组页岩油具有巨大的勘探潜力;吉172_H井喜获高产,揭开了吉木萨尔页岩油的开发序幕,JHW023井和JHW025井获突破,单井日产油最高达到108.3t,高产稳产态势初显,展现了页岩油有效动用的良好前景及巨大的开采潜力.吉木萨尔芦草沟组页岩油开发在取得辉煌成绩的同时也暴露出
页岩孔隙比表面积是表征页岩微观孔隙结构的重要参数.本文针对BET比表面积,通过氮气吸附和全岩X衍射分析、粘土矿物分析的联测实验开展主控因素分析,发现龙马溪组海相页岩BET比表面积与有机碳含量、石英含量、黄铁矿含量、伊/蒙间层含量呈正相关,与方解石含量、绿泥石含量呈负相关.结合实际测井资料优选敏感测井曲线,以每个参数单因素拟合获取的幂形式采用多元线性回归的方法,构建BET比表面积测井计算模型,起到准
研究所用油砂取自加拿大麦凯河区块,目前对于该区块油砂的热裂解行为尚不明确.本文针对该区块SAGD开采过程中,油砂的热裂解行为进行了研究.实验在200~400℃区间设定了5个反应温度点,进行了热裂解反应.测定了反应前后油砂的粘度、API°、四组分含量,胶质沥青质的CHSN元素含量、分子量、核磁氢谱,并对气体组成进行了分析.计算分析了胶质沥青质的平均结构参数,拟合了降粘率-温度经验方程.结果表明,加拿
双水平井SAGD能够大幅提高稠油油藏采收率,但由于油藏非均质性、长水平井的“跟趾效应”、井眼轨迹偏差等原因,可能发生水平井汽窜、流入剖面不均、汽腔发育不均,影响SAGD开发效果.本文测试了FCD完井技术在SAGD中的应用,在生产井部分井段安装FCD来抑制汽窜并使用CMG模拟了非均质油藏、不均匀井间距条件下的有无FCD的SAGD开采情况.通过分析生产数据、沿水平井段压力分布、入流剖面、蒸汽腔发育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