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过去关于共情痛的研究多集中在研究共情痛的机制,很少有人研究如何缓解共情痛。本研究尝试用心理学的方法来探索如何缓解共情痛。张文彩等人(2009,,2011)建立了从疼痛到负性情绪的迁移性安慰剂研究范式,鉴于共情痛和负性情绪具有相似的性质,且疼痛和共情痛有很多相同的神经机制,本研究试图建立从疼痛迁移到共情痛的安慰剂研究范式。与过去的安慰剂研究范式相比,本研究开创性的将条件强化和双盲范式相结合,通过给被试相同的指导语和不同的强化,使实验组和对照组被试实现实验分离,既解决了安慰剂研究的欺骗伦理问题,又实现了安慰剂效应的增强。实验中,首先告诉被试某种穴位磁疗仪(安慰剂)对疼痛和共情痛都具有缓解作用,被试有50%的可能接受治疗,50%的可能不接受治疗。他们可以通过自己的感受来判断自己是否是接受治疗的人。接收治疗的被试有两种体验:治疗和非治疗体验。而不接受治疗的被试只有非治疗的体验。疼痛强化阶段,在提示有可能接受治疗时,给实验组被试低强度刺激,对照组被试高强度刺激;提示不接受治疗时,实验组和对照组被试都接受高强度刺激。通过这种强化使实验组形成安慰剂信念而对照组未形成安慰剂信念。共情痛检验阶段,给两组被试呈现相同的针刺和非针刺图片,每组刺激呈现之前,被试需要根据前期的治疗效果预期这组共情痛的疼痛分数和负性情绪分数,每个刺激之后被试需评价图片的疼痛分数和负性情绪分数。实验结果表明:(1)实验组成功建立了从疼痛到共情痛的迁移性安慰效应,但对照组没有建立,并且这种安慰剂效应仅对于针刺图片是有效的。(2)预期对实验组的分数有显著正向预测作用。这可能与实验组在前期成功建立了安慰剂信念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