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化认知行为治疗对广泛性焦虑障碍的多中心对照临床研究

来源 :第22届中华医学会心身医学分会全国年会暨心身医学国际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hick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通过多中心对照临床研究,验证简化认知行为治疗(simplified cognitive behavior therapy,SCBT)对广泛性焦虑障碍的短期、长期疗效。方法 针对符合DSM-5"广泛性焦虑"标准,目前处于发作期的患者,运用简化认知行为治疗方法,采用多中心平行对照、盲法评估的方法,分为SCBT组、联合治疗组和药物组。主要结局指标为临床治愈率。
其他文献
目的 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涉及的脑区有前额叶皮层包括前边缘皮层PrL和下边缘皮层IL,转录因子NPAS4已经被证实在抑制性突触的形成中起调控作用,控制GABA的形成数量,而兴奋性突触和抑制性突触的失衡会导致多种神经系统疾病,因此推测NPAS4可能参与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发生,我们研究NPAS4在大鼠PTSD样行为发生中的作用及相关的信号通路。
目的 尝试以"具身情绪理论(embodied emotion theory)"解释躯体化症状(somatic symptoms)的发生机制,把心理科学相关概念引入精神障碍心理病理机制的探讨。方法 首先,复习文献,比较分析既往各心理学流派学者对躯体化症状病理机制的研究结论;其次,以"具身情绪"与"躯体化症状"都是在"心身一体观"之下的概念这一共性为切入点,分析二者之间的内在关系。
目的 积极心理品质是积极心理学核心内容之一。研究表明,勇气、乐观、希望等积极心理品质能有效缓解压力事件的影响,与心理健康密切相关。并且,信仰、自控等积极心理品质是影响新兵军事训练成绩的重要因素。因此,本研究通过了解男性新兵的积极心理品质特征,旨在为提高新兵心理健康水平和军事训练成绩提供理论依据。
目的 归纳和总结心身疾病发生、发展的相关机制,探讨心身疾病在其重要诱因---应激作用下发生的一系列改变,试图从应激与脑结构/脑网络角度阐述心身疾病,为临床研究提供借鉴意义。方法 应用计算机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万方中文数据库和PubMed数据库,检索时间为1952年1月至2016年8月,以"心身疾病/躯体症状障碍;脑机制"和"psychosomatic disease
目的 探讨医学人文在缓解当代医患矛盾关系的运用。方法 研究医学与人文关系及从人文观念角度出发对各种医学现象、事件进行思考,总结的学科临床中恰当运用医学人文。结果 为了帮助患者及家属重树信心、积极配合治疗,达到促进康复,在临床诊疗中医者应学会倾听,能设身处地理解患者需求,还可以让患者在音乐中释放压力;还应懂得接纳各种看似异常的人或事,同时帮助达成患者的愿望。
目的 探讨抑郁症常见误诊原因以及误诊预防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125例老年抑郁症确诊前的临床资料,并对患者进行治疗。本组病例共125例,男44例,女85例,年龄60-82岁,来源于2014年7月至2016年6月在我院临床心理门诊就诊以及各科会诊、转诊或外院转诊来的患者。本组患者均符合CCMD-3的抑郁症诊断标准,采用汉密顿抑郁量表24项[3]评估,总分均大于20分。本组老年患者除了具备抑郁症的
目的 探讨园艺治疗对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将符合《国际疾病分类》第10版(ICD-10)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的80例住院患者按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每组40例,均常规应用抗精神病药物治疗,试验组在此基础上联合园艺治疗,观察3个月。于训练前后采用住院精神病人康复疗效评定量表评定康复效果,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评定生活质量。
会议
目的 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急性期与慢性期事件相关电位P300的差别与联系.方法 应用德国Brain Products公司生产的ERP仪器,采集并比较28例急性期精神分裂症患者和30例精神分裂症慢性期患者的P300,并随访了精神分裂症急性期治疗6月、18月时P300.结果 ①与精神分裂症慢性期比较,急性期精神分裂症患者N1、N2、P2潜伏期延迟,N2、P2、P3波幅降低(P<0.05).②对急性期精神
目的 分析有自杀意念的青中年与老年抑郁症患者临床症状的特征。方法 采用横断面研究的调查方法,对2014年4月~2016年4月在我院临床心理科住院的160例抑郁症患者进行分析,青中年组80例,老年组80例,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和自杀意念自评量表(SIOSS)进行临床症状及自杀意念评分,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及自杀意念的特征。
中医情志病学因其强调形神合一的整体观,契合了现代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亦在心身疾病防治中尽显优势。"形神合一"是中医学的基本理念,其与西方心身医学看待疾病基本属于同一视角。现代心身医学秉持"心身同治"之原则,结合药物治疗与心理治疗,取得了较为良好的治疗效果。两种医学相互参照,为诊疗疾病开拓了更广阔的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