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本文论述了土地所有权的无限性和土地使用权的有限性,所引起的土地所有权与地上定着物的矛盾冲突;分析了各国调整此类问题的法律规定;提出了我国现行立法中存在的漏洞及完善的立法建议.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论述了土地所有权的无限性和土地使用权的有限性,所引起的土地所有权与地上定着物的矛盾冲突;分析了各国调整此类问题的法律规定;提出了我国现行立法中存在的漏洞及完善的立法建议.
其他文献
环境侵权中的精神损害赔偿问题是环境侵权民事责任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但是,此问题在我国环境法学理论界被学者论述极少.司法实践中,许多环境侵权案件中的受害人因环境侵权而遭受了难以弥补的精神损失.但是,获得精神赔偿的当事人却极少.这有悖于"有损害就有赔偿"的基本法律原则.本文依据环境人格权理论和物质性人格权理论,并结合我国现行民事立法中的有关精神损害赔偿的司法解释,初步探讨我国环境侵权中的精神损害赔
环境权是人类生存权中最基本的权利,合理行使环境权是人类文明的标志.本文从权利和义务的平等性、一致性原则阐明自觉保护环境是人类共同的义务,探讨保护环境权在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性.
随着金融业在生态环境建设的作用日益显现,金融法应对可持续发展做出全面的回应.本文探讨了金融法与生态环境建设相结合的如下几个层面:人民银行法、商业银行法和证券法的生态化,环境责任保险、环保公益信托和环保彩票的法律制度;对金融法"生态化"提出了建设性意见.
环境责任保险制度是一种行之有效的环境法律责任制度.它可以分散风险,使企业避免因污染损害事故而遭受重大损失,同时也可以通过保险公司对企业的排污行为进行监督管理.西方国家分别实行强制环境责任保险、任意环境责任保险和强制责任保险与任意责任保险相结合的制度.环境责任保险制度具有承保范围有限、保险合同内容特定和对政府财政扶持的依赖性等特点.
《非航行利用国际水道法公约》的制定国际淡水资源的利用和保护法律制度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事件.然而,《公约》规定的解决争端的强制方法却与国际法的传统相悖,有侵犯国家主权和扭曲《联合国宪章》之嫌,进而影响了《公约》的生效.因而,作为框架公约,规定任何争端解决的强制方法都是不适当的.
环境法律作为环保产业发展的基础,具有规范、引导和保障的作用.国外发达国家为推动环保产业制定了大量的环境法律制度.我国自上世纪九十年代起确立环境保护市场化发展方向,并已逐渐建立相关环境法律体系.为了实现城市发展目标,迎接经济全球化和贸易自由化对我国环保产业发展的挑战和机遇,必须进一步健全环境法律体系.
本文主要研究我国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现状既存在问题,借鉴国外环境保护中公众参与的有效制度和经验,并据此提出健全我国公众参与环境保护制度的建议.
本文首先介绍了我国城市水污染状况,再分析了我国城市水污染治理政策及相关法律规定,阐述了以"节流优先,治污为本,多渠道开源"为战略方针的理由.因为法律规定的可执行性有助于法律规定的具体实施,所以最后笔者对如何制定可执行性的城市水污染防治法律规定提出了一些建议.
本文主要提出了有关环境与民主的一些个人看法,包括环境与民主问题的实质,环境与民主问题的具体表现形式,以及关于解决这些问题的初步建议.
环境权利的实现在我国民法中已经得到一定程度的保护,如民法确认平等主体享有合法使用资源和不受环境侵害的权利;确认了环境权的部分内容;对侵害环境的责任如何承担作了规定.但是从总体上来看,我国法律体系中尚未确立环境权,且在民法中存在着权利主体、环境权内容、时效制度、环境共同侵害责任承担制度上的缺陷.应当扩大权利保护主体的范围,充分考虑保护后代人的环境权;丰富环境权的内容,完善原有的所有权、相邻权、人格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