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散药在耳鼻喉科的运用要点

来源 :中华中医药学会耳鼻喉科分会第二十二次学术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pdsh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发散药包括发表药和散风药两个部分,其中发表药又有辛温解表和辛凉解表之分。头面诸窍赖精气以濡养,籍清空而为用。颠顶之上,唯风可到。故凡风邪外客,则上先受之。在头面诸窍每见鼻塞多嚏、流涕、咽痛、咳嗽、声嘶、耳痛闭塞等一系列见症。
其他文献
在学习《伤寒论》时最为常见的描述前医诊疗失误的一个字就是“反”字,如“医反下之”“医反吐下之”,往往是后世医家注解中最为不尽心的地方。为何如此说呢?我们看到所有《伤寒论》注本,大多在注释条文时往往一带而过,认为本应如何如何治疗,前医不查,反用某某治法,故见某某症状等,读过《伤寒论》后,我想到的是,为何前医会出现如此的失误。
温胆汤出自《三因极一病证方论》,是理气化痰,和胃利胆的经典方剂,在中医内科广泛应用。笔者从事中医耳鼻喉科临床20 年,运用温胆汤治疗耳鼻喉科疾病,每有效验,本文以鼾症、中耳炎、梅尼埃病为例,异病同治,论述温胆汤的使用经验,值得临床推广。
邱宝珊主任医师从事耳鼻喉科临床工作近三十年,擅用中药治疗耳鼻喉诸症。今介绍邱老师的验案三则,分别是喉痹病案、鼻鼽病案、口疮病案,以飨同道。
中医的传承,除医德方面外,专业方面有3 个层次:一是传承思辨体系;二是传承学术思想;三是传承临床经验。三者皆很重要,但有上中下之分。上者,乃思辨体系,此即授人以渔。中医的发扬有两条途径:一是几千年来的传统发扬;二是与现代科学手段相结合的现代发扬。
“中医健康管理与耳鼻咽喉单元病综合服务系统”是指建立在中医“整体观念与辨证论治”多维健康和云计算信息化管理技术模式上[1],应用中医诊查技术与西医检测相结合的方法,从机体、社会、自然环境、心理情志等多维角度,对个人或群体进行体质与耳鼻咽喉器官组织健康、亚健康和疾病的检测、分析、评估,根据个体不同健康状态提供相应的养生、调治、健康维护和教育方案[2]。
温法乃八法之一,系用温热药物治疗寒证的方法。临证有温补、温散(包括辛温发表、温通等)之分。温补即《素问? 至真要大论》所言“寒者热之”,“劳者温之”,为里虚寒证素用之法。根据已故河南中医学院著名耳鼻喉专家蔡福养教授临床经验,认为脏腑功能失调、或虚损而衰、元阳不足、窍失温养、寒从内生,则诸窍司属失灵而为耳鼻喉常见疾病。
耳鼻咽喉科多种疾病,初起表现为风热证,余用银翘散加减治之,每获良效。
目的:从肿瘤自发消退现象探讨中医肿瘤病机。方法:收集自发性消退肿瘤患者病历资料,分析其相关检验结果,结合流行病学调查和实验研究所见,根据中医理论,探讨肿瘤发生发展的中一病机。
《外科正宗》记载了外科诸证,分门别类,从病痛的起源、诊断到常见的外科疾病,从历代各家的病因病理学说到每个病症的症状、治法,尤其是手术适应等,从每个病情的具体症状到方剂的组成,大到痈疽,小到疥癣,均作了较详实的论述。笔者研读书籍后发现,涉及耳鼻咽喉科的疾病的有卷二“疔疮”、“咽喉”等,卷四“耳鼻口齿唇失荣等”。下面试对本书中耳鼻咽喉科疾病论治经验进行初步的讨论。
干祖望教授在谈及中西医结合时认为:中西医结合并不是始于解放后,早在汉代开始了,历史上有记载可询。笔者概述历史中4 次的中西医结合资料。干祖望教授早年行医,深感自身知识之不足,中西医结合之重要,为了解、学习西医,在1952 年来到北京进行了系统学习,从西医的解剖、生理、病理、药理等各方面与中医临床相结合,弥补了中医之不足,丰富了中医的辨证施治依据,他的学说思想为现代中医模式奠定了良好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