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交通噪声控制关键环境政策有效性研究

来源 :2014年全国环境声学学术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engk3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简介了我国已经实施的道路交通噪声控制(RTNC)有关关键环境政策的历史与现状,包括学习了国际的经验与自身改进的内容,其框架已逐步形成,并与国外的有许多地相似之处,正为中国较快发展经济中的环境管理起到重要作用.但是,虽然目前国际上发达国家的RTNC关键环境政策,从科技、经济、法制到社会信息的全方位均已非常成熟,但因道路交通噪声影响范围可达200m左右与沿线土地利用的突出矛盾,欲借助现行政策方法完全实现RTNC仍然面临较大的局限性.为此,通过本文收集了国际上在道路交通噪声管理中产生困难、挑战性或者独特的案例,反思分析我国的RTNC环境政策,而不至于在这一阶段完全过后再来回顾可能遗留太多的遗憾.
其他文献
电力变压器作为变电站中最主要的噪声源之一,其远场辐射噪声水平是进行变电站设计和变电站改造的重要参数,因此对其远场辐射噪声准确预测尤为重要.户外电力变压器一般布置在由地面与两防火墙组成的半开空间内,声源在向外传播过程中,存在多次反射和衍射现象,目前户外噪声预测算法中基于几何声学的虚源法可以对其进行研究,但忽略了声线在边界多次反射产生的干涉效应.本文在虚源法基础上,通过对各虚源进行相干求和,并将各不相
基于GB/T1094.10-2003《电力变压器第10部分:声级测定》和GB6882-1986《声学噪声源声功率级的测定》的理论基础,建立了变压器缩尺模型及声学边界元模型,并进行了数值仿真分析,研究了不同测量轮廓线高度对电力变压器测量标准测量结果的影响及防火墙对两种声功率测量方法的影响.仿真结果表明,在半自由场条件下,电力变压器声级测量方法应采用1/3高度或2/3高度轮廓线测量;当变压器附近存在防
橡胶隔振器在城市变电站输变电设备振动控制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本文结合橡胶材料本构关系、应力-应变试验和隔振器有限元仿真分析结果,提出了基于试验与仿真技术的橡胶隔振器性能仿真方法,并将橡胶隔振器的仿真结果与试验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此种仿真方法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对于今后城市变电站用橡胶隔振器设计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主要针对影响高压直流换流站噪声预测精度的环境影响、噪声预测模型和预测软件、相干声场等方面因素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和探讨,并且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
本文对500kV变电站内运行的变压器及其附属开关和母线设备进行了噪声与电磁现场测试,分析了这些设备的噪声与电磁频谱特征.结果表明,在噪声特性上,变压器噪声峰值主要分布于50Hz~800Hz的中低频段,而变压器附属的开关和母线设备噪声峰值主要分布于50Hz~200Hz的低频频段;在电磁特性上,变压器及其附属开关和母线设备主要出现在100MHz和500MHz~1000MHz频段.本研究对于改善变电站噪
变压器隔振降噪技术及专用隔振设备是根据住宅变压器的振动特性和人居环境质量要求的实际情况,根据设计、计算及变压器运行条件限制,得出专用隔振元件要求其具有特性及技术参数.住宅变压器隔振技术成果及配套设备的应用,对于住宅变压器的隔振降噪是极为有效的,亦可为新建配电室及在用配电室的改造提供性能优异、安装方便、安全可靠的专用产品.
民用建筑的住宅中,楼板撞击声不良的问题比较突出.本文从住宅楼板撞击声隔声标准、楼板撞击声隔声值判断、楼板撞击声的隔绝、住宅楼板隔声结构分析等方面展开论述.笔者认为,要全面推广住宅楼板隔声结构,不仅要考虑隔振效果,更重要的是要考虑综合造价与使用时效.
近几年随着城市发展愈加迅速,人类生活受到的噪声污染日渐严重,声环境日趋恶化,如何设置良好的声场,并合理调节环境声音的配置,是个亟待解决的问题.研究从环境中的单一声源入手,通过问卷调查、深度访谈,配合软件分析和实验室主观评价的方法,寻找具有舒适性的单一声源在物理参数方面的共同特征,并探讨物理参数和喜好度之间的相关性.以便为声环境设计及声舒适性评价提供一定的参考和依据,同时为后续的声音修复性研究作铺垫
现有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中规定了声环境影响评价的一般性原则、内容、方法等.但现有声环境影响评价导则在应用实际中公路噪声评价时存在一定的问题.从公路噪声环境影响评价的角度出发,对声环境影响评价导则关于公路交通噪声方面存在的问题做了初步的探讨.
环境噪声预测模型是环境噪声影响分析领域中重要内容,环境噪声预测模型的统一化建设与管理可有效解决噪声预测模型差异导致的噪声预测结果不一致问题.本文介绍了美国、欧洲、日本的环境噪声预测模型的研发、验证、发布等内容,并结合我国噪声预测模型存在的系统管理缺失和持续性、常态性更新缺失等问题,借鉴国外经验,提出应建立我国环境噪声预测模型的建设和管理体系、开展噪声预测模型的持续性自主研发工作以及建立噪声预测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