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本文使用大样本的调查数据,对农产品批发市场经销商客户关系的形成机制进行了探索性的实证研究.研究发现,在供销两个环节形成的客户关系相互之间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批发市场提供信息和加入商业协会对经销商建立客户关系没有显著的影响;认为市场内竞争程度越激烈、长期雇工越多的经销商更可能拥有固定供货关系;投入设备价值越大、运营资金越多、社会交往越广泛以及经销业内亲朋好友越多的经销商更容易建立固定销货关系.
【机 构】
:
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北京,100872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使用大样本的调查数据,对农产品批发市场经销商客户关系的形成机制进行了探索性的实证研究.研究发现,在供销两个环节形成的客户关系相互之间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批发市场提供信息和加入商业协会对经销商建立客户关系没有显著的影响;认为市场内竞争程度越激烈、长期雇工越多的经销商更可能拥有固定供货关系;投入设备价值越大、运营资金越多、社会交往越广泛以及经销业内亲朋好友越多的经销商更容易建立固定销货关系.
其他文献
农户投资水平如何是现在及将来影响到农业发展的关键性问题,农户投资行为分析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本文在回顾已有农户投资研究文献和分析东中西部地区农户农业投资变动趋势基础上,建立双对数计量经济模型,对影响西部地区农户农业投资行为的几个关键因素--农户工资性收入、农户家庭经营性收入、税费支出、家庭经营非农产业支出、人均生活消费支出以及土地规模进行了实证研究,估计了各影响因素的弹性系数,并用固定效应模型估计
农村中小企业作为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核心力量,发展一直受到"融资难"问题的制约.本文通过对山东省农村中小企业融资现状的调查分析,探究其症结主要在于自身缺陷、融资渠道狭窄、政府支持不力、担保获取困难等方面,提出解决农村中小企业的资金需要,既要靠加强自身建设、拓宽融资渠道,又要通过构建多层次金融体系、加大财政倾斜、搭建多元化担保平台等外部途径为融资创造有利的环境.
本文研究侧重于我国农村金融需求市场,首先厘清了农村金融需求的经济主体及其资金需求的差异性,分析总结了农村金融需求市场的总体特征;接着剖析了当前农村金融需求市场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成因,阐明了农村金融发展与改革面临的需求约束.文章最后提出了化解农村金融需求约束,推动实现农村金融改革体制外突破的具体政策建议.
农户是新农村建设及"三农"问题解决的关键.实现农民增收与农村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离不开金融的大力支持.而当前我国农村金融市场资金供求呈现出明显的非均衡态势:一方面,农户对资金的"有效需求"不足;另一方面,农村金融机构对资金的"有效供给"不足.这对矛盾的存在,成为制约金融支持新农村建设的"瓶颈".文章基于2005年对山东省泰安市农户信贷供求现状的实地调研,剖析了农户信贷需求与农村金融机构信贷供给
本文通过对吉林省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的问卷调查分析发现,农村信用社入股和退社的非自愿性、农村信用社产权主体的虚置性、法人治理结构的无效性等问题十分普遍;信用社改革试点仍未真正形成社员代表大会、理事会和监事会的制衡机制.本文结论是能否有效解决上述问题成为本次农村信用社改革的难点和关键,也一定意义上决定着农村信用社改革的成败.
就我国目前的情况来看,中小企业公共产品属性和金融市场垄断并不能成为金融市场失灵的表象,因而也就无法直接用于解释中小企业融资困境.而在市场失灵理论支持下的政府干预,其效果如何,也需要重新审视.市场失灵并不是把问题交给政府去处理的充分条件,市场之外的力量并不仅仅限于政府,充分利用中小企业融资中的第三种力量,既民间金融和中小企业信用互助担保,作为市场机制和政府机制的有益补充,无疑将有利于中小企业融资困境
本研究基于对北京市消费者的调研资料展开.研究表明,消费者对畜产食品质量安全的关心程度比较高,标识信息的可接受性影响者消费者对畜产食品质量安全的认知水平.当前,消费者对安全食品的理解还相当混乱,不能掌握其真正涵义,增加信息透明度会改善消费者的消费行为.消费者愿意为安全食品支付更高的价格,要促进安全信息的有效传递,增加消费者的信息占有量进而来改善安全食品的生产、销售状况.
食品质量安全问题出现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信息不对称、责任不可追溯性造成的市场失灵.信息透明化、责任追溯及相关的激励是矫正这种市场失灵的重要手段.蔬菜种植户是蔬菜追溯管理的源头环节,在对浙江省302户蔬菜种植户入户问卷调查的基础上,对他们的蔬菜质量安全追溯参与意愿和行为进行了分析,为构建具有内在激励的有效蔬菜质量追溯制度提供实证依据.研究表明,总体上被调查蔬菜种植户参与追溯制度的意愿不强,已经参加追溯
本文在行为经济学框架下,对我国农村居民的小农消费观念中的时间偏好内涵进行了挖掘和技术表达,从"内因"的角度解释了农村消费不足的形成机制与系列特征,并在此框架内逻辑地生成针对农村居民时间偏好偏差的反偏差干预措施,以促成扩大内需战略所需的干预政策的创新.
粮食流通市场化改革后,非国有粮食经营者取得粮食经营权,国家粮食行政部门负责对粮食经营活动进行监督检查.但是,对市场经济条件下众多粮食经营者经营活动的监督检查要付出较高的成本代价,进而影响到监督检查的执行效率.给粮食经营者认定信用等级,实施不同级次的监管措施有助于降低粮食监管成本.本文以武汉市为例,运用模糊综合评判方法探讨了评定粮食经营者的信用等级的方法,并提出了依据信用等级的监督检查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