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静脉输液后出现的问题所采取的护理措施

来源 :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第二十四次全国脾胃病学术交流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h8229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静脉输液是基础护理操作的重要内容,是临床给药应用最广泛的途径,它能迅速有效地补充液体,是抢救,治疗中必不可少的给药途径,因此在临床给药途径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不但要求护士能够"一针见血",而且也要做到无痛拔针,因为拔针并不代表着输液的结束,也意味着让血管"休息"一下,为下次穿刺做准备。因此,拔针时病人无痛觉,皮下无出血、无淤血,才是最佳效果。目前静脉输液拔针后仍存在很多问题,如拔针后皮肤疼痛加重;按压力度及部位有误;拔针与按压的顺序不当;按压的时间过短等。针对以上问题,制定出以下相应的护理措施。
其他文献
会议
会议
目的:阐明慢性复发型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中医临床证素分布特点及规律,为UC的临床辨证论治提供依据.方法: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74例患者,采用统一的"证候辨识量表"收集患者的证素信息,录入证素辨识系统,进行统计学分析,认识慢性复发型活动期UC中医证素特点及规律.结果及结论:慢性复发型活动期UC中医病位证素以大肠、脾为主,病性证素以湿、气滞、热最常见。2.慢性复发型活动期UC病机较复杂,多为虚实夹杂,且多
膏方是传统中医八大剂型之一,其在对慢性病、体质偏颇性疾病的治疗方面有独特优势,目前膏方的中医治未病多局限于一年的秋冬季时令,其他时间则很少重视膏方的治未病理念。谢胜主任医师创造性地将体质学说、运气理论、心身医学、温补学说、四季养生、饮食调理等理论相结合,指导膏方的应用,在辨证施治的过程中,尤重脾胃,从《内经》理论出发证实了"脾胃"在"春夏养阳"中占有重要地位,在专科专病及亚健康疾病从的治疗中取得了
会议
会议
治脾胃病的要领之一是要平衡。正如吴瑭所言:"治中焦如衡,非平不安"。脾胃以膜相连,脾气宜升,胃气宜降,脾喜刚燥,胃喜柔润,两者相反相成,共同完成水谷的受纳、腐熟、运化、吸收的功能,且为气机升降出入的枢纽。因此在临床治疗中要注意以上几方面的平衡。
会议
厌食症是指小儿长期见食不贪、食欲不振、甚至拒食的一种常见的慢性食欲障碍性疾病,是儿科的常见病、多发病。各个年龄均可发病,尤以1~6岁小儿多见。一般预后良好,但迁延日久,可导致儿童营养不良、贫血、佝偻病及免疫力低下等,对儿童生长发育、营养状态和智力发展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小儿厌食症属中医恶食、伤食、食积等范畴。中医对小儿厌食症认识独到,应用中医药治疗本病疗效明显,且不良反应少。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
会议
本文从辨证要点、巧用经方、以及病例介绍三个方面介绍了热入血室证的治疗经验。
会议
马伟明主任中医师提倡治病独言于气,治气贯穿于脾胃病治疗始终,善用花类调脾胃气机,通降腑气为先,以寒温补清并用为常法。深入研究慢性萎缩性胃炎及癌前病变,经验方红藤愈萎养胃汤疗效显著。
会议
反治法的理论源于《内经》,主要用于寒热真假和虚实真假证。在治病求本法则的指导下,针对疾病本质而进行治疗,主要有"热因热用"、"寒因寒用"、"塞因塞用"、"通因通用"。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刘铁军教授临床拟方遣药,精妙实效,其用反治法治疗肝病数则,疗效较佳,今举验案4则及其用方体会,与医林同道共享。
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