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核磁共振(NMR)测井在沉积岩储层识别、孔隙度、渗透率计算及流体识别等方面发挥着其他测井不可替代的作用。近些年,国内外相继发现以火成岩为主的大型油气藏,火成岩岩性、岩相、储集空间、孔隙结构、矿物成分、元素组成等复杂多样,该类储层核磁共振测井解释与评价的精度不高,其应用受到了很大限制。为此,开展火成岩核磁共振影响因素分析与解释方法研究不仅具有重要的理论研究意义,也具有迫切的实际应用价值。本文以火成岩岩性特点为基础,结合核磁共振基本原理分别从核磁共振实验及理论分析,重点开展了孔隙度影响因素分析,并提出核磁共振孔隙度、T2 分布校正方法。首先,依据岩石物理实验结果分析了不同岩性对核磁共振的影响规律,研究了核磁孔隙度相对误差与磁化率、顺磁元素及其含量的关系。其次,针对核磁共振弛豫机制,利用数值模拟方法分析了磁化率、流体类型、孔隙结构、弛豫类型对核磁共振响应的影响。然后,针对CPZ 地区,基于元素含量构建了核磁孔隙度校正经验公式;针对核磁共振反演原理,改进了反演方法,实现了核磁测井孔隙度校正。最后,在核磁共振测井解释方面,改进了渗透率计算模型,并结合电阻率测井计算了火成岩储层的含水饱和度。研究发现,火成岩岩心核磁孔隙度、录井核磁孔隙度、测井核磁孔隙度均小于岩心浮力孔隙度。核磁孔隙度相对误差随岩石岩性从基性到酸性而降低,相对误差随顺磁性物质的增加而增加。而且,火成岩磁化率明显高于沉积岩,从而产生强内部磁场梯度,导致T2 谱前移。此外,核磁共振孔隙度误差与火成岩铁、锰含量具有正相关关系。实例分析表明:火成岩核磁共振测井处理后,反演得到的T2 谱后移,计算孔隙度、渗透率与岩心实验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