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采用交流阻抗法和动电位极化法研究Cl-浓度对U-5.5Nb 合金点蚀行为的影响,并对腐蚀形貌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在不同Cl-浓度溶液中,U-5.5Nb 合金存在3 种不同的腐蚀模型.C
【机 构】
: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材料研究所,四川江油华丰新村9号621700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采用交流阻抗法和动电位极化法研究Cl-浓度对U-5.5Nb 合金点蚀行为的影响,并对腐蚀形貌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在不同Cl-浓度溶液中,U-5.5Nb 合金存在3 种不同的腐蚀模型.Cl-浓度分别为0.001 mol·L-1 和0.01 mol·L-1 时,U-5.5Nb 合金表面钝化膜完整,未发生点蚀,此时腐蚀的速率分别受扩散控制和电荷转移控制.当Cl-浓度增大到0.05 mol·L-1 时,点蚀开始发生,0.05 mol·L-1 可视为U-5.5Nb 合金的临界点蚀Cl-浓度.随Cl-浓度进一步增大,U-5.5Nb合金的点蚀加剧.动电位极化测试结果表明,随Cl-浓度增大,U-5.5Nb 合金的点蚀电位逐渐降低.
其他文献
金属铀具有独特的核性能,在核工业领域得到广泛应用,但其化学性质十分活泼,在高湿和盐雾环境中极易遭受腐蚀,因而解决铀的易腐蚀问题已成为其应用的关键工程技术之一.早
锕系元素的强化学活性使其在贮存中易与大气中的常规气体(尤其是水汽)发生反应,生成各种价态的腐蚀产物.这些产物会对原料的纯度、整体结构、热力学等性质产生重大影响,导致
锕系元素的配位化学研究有着很多的限制因素,如放射性物质的操作及其辐射易对操作人员造成伤害、剧毒性(如Pu)、原材料不易得到或者半衰期太短等。绝大多数的配位研究是以
自1932 年英国物理学家James Chadwick 发现中子以来,中子与物质之间的相互作用一直都是核物理学家、核电子学家、材料学家等广泛关注的焦点问题。中子是一种不带电的亚
恶性疟原虫项端膜抗原蛋白(Plasmodium falciparum apical membrane antigen1,PfAMA1)是理想的红内期疟疾疫苗候选抗原,其胞外域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可诱导机体产生中和抗体,
钚是重要的裂变核材料,由于化学活性很强,表面腐蚀对钚材料的潜在危害最大。例如,钚的表面氧化很难避免,生成的氧化层(主要是PuO2 和Pu2O3)又显著影响着钚的后续腐蚀进程;钚的
采用密度泛函理论研究气相和四氢呋喃(THF)溶剂中Cp4An 和COT2An(Cp-=C5H5-,COT2-=C8H82-,An=U,Pu)配合物的性质.THF 溶剂对配合物的溶剂化效应采用类导体极化连续模型(C
锕系元素纳米材料在新型核燃料制备、放射性核素迁移行为研究、高效催化等领域有着重要的发展前景.目前尺寸和形状可调的二氧化钍纳米颗粒制备仅能在有机相惰性氛围下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