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新疆乌苏白杨沟泥火山群在局部范围内自西向东呈现出不同的表面特征,通过采集3个代表性泥火山喷口的气体和泥浆样品,对比分析了所采集样品的地球化学特征差异,包括气体的组成,同位素特征,喷口泥浆及周围地层样品的矿物组成,元素地球化学特征等.结果显示,泥火山喷出气体主要组成相似,然而其同位素组成特征差异明显.这些差异表明不同喷口相同成因的天然气在运移过程中发生了不同的改造作用,结合研究区的构造背景,可能暗示
【机 构】
:
甘肃省油气资源研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油气资源研究重点实验室,甘肃兰州730000
【出 处】
:
第一届全国气体同位素技术及地球科学应用研讨会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疆乌苏白杨沟泥火山群在局部范围内自西向东呈现出不同的表面特征,通过采集3个代表性泥火山喷口的气体和泥浆样品,对比分析了所采集样品的地球化学特征差异,包括气体的组成,同位素特征,喷口泥浆及周围地层样品的矿物组成,元素地球化学特征等.结果显示,泥火山喷出气体主要组成相似,然而其同位素组成特征差异明显.这些差异表明不同喷口相同成因的天然气在运移过程中发生了不同的改造作用,结合研究区的构造背景,可能暗示白杨沟泥火山群受到多个断块的影响,从而在局部形成多个流体系统,天然气从不同泥火山通道逸散的过程中,遭受到不同程度的水洗作用和生物降解作用.对油气运移以及泥火山系统甲烷等温室气体排放机理的研究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其他文献
无烟煤储层重烃气浓度极端异常,这一现象与传统的科学认识相悖,但在织纳煤田无烟煤中客观存在.采集织纳煤田6个煤矿和3个钻孔共9件新鲜无烟煤煤样,开展逐级粉碎加热的残留气精细解吸实验,采用SP-3400型气相色谱仪测定不同解吸阶段重烃气浓度.结果发现:无烟煤重烃气浓度在残留气不同脱气阶段差异显著;煤样粉碎越充分,重烃浓度越高,封闭孔中存在重烃浓度异常现象;粉碎煤粒度越小,总孔容不断增大,揭示煤中封闭孔
简单吸附和溶解平衡实验验证和测量了甲乙丙烷及CO2在等温等压吸附和溶解时的C同位素分馏的基本参数,第一次直接的实验结果和具体数据来支持吸附究竟是选择重的13C还是轻的12C.讨论了测量天然气和CO2在吸附和溶解过程中的C同位素分馏常数对于模拟致密油气储层的含气量,渗透率和压力的关系和现有数据的不足,同时结合最近的南方页岩气的现场钻井岩心取心解析气和岩屑顶空气的测量结果讨论分馏和渗透率以及最重要的储
通过对柴西原油的生物标志化合物和烃源岩的总有机碳同位素分析,认为柴西原油的演化程度较高,成烃环境为咸化的还原环境;原油和烃源岩的母质来源以水生生物为主,同时也有陆源物质的贡献.从油源对比来看,柴西原油和烃源岩具有亲缘关系.
对南海北部琼东南盆地冷泉区C14和C192个站位柱状沉积物浅表层样品中的铬还原性硫化物(Chromium Reducible Sulfur,CRS)进行了提取及其硫同位素(δ34SCRS)测试,试图了解冷泉活动对沉积物中硫化物的地球化学特征造成的影响.研究表明2个站位样品的δ34SCRS普遍较负且变化范围较窄,其中C14站位存在有机质驱动的硫酸盐还原反应(Organic Sulfur Reduct
选择准噶尔盆地东部5个凹陷和隆起区不同储层中16个原油样品,进行了全油碳同位素组成分析,应用GC、GC-MS和GC-IRMS技术开展饱和烃生物标记化合物、正构烷烃单体碳同位素组成分析.结果表明准东地区的原油族组成以饱和烃占优势,芳烃含量普遍偏低,演化程度都比较高.侏罗系油样呈微弱奇碳优势,已进入成熟门限;Pr/Ph值均大于1,平均为2.729,具有强烈的姥鲛烷优势;规则甾烷大都呈C29>C27>C
南黄海属于陆架边缘海,该地区有机质来源研究十分活跃.以采自南黄海北部长度为250cm的柱状沉积物为对象,研究了短链正构烷烃的偶碳优势特征,并进行成因讨论.结果认为:沉积物正构烷烃呈现双峰型分布,反映有机质具混源成因.其中,前峰群短链正构烷烃的CPI1平均值为0.80,具有明显的偶碳优势.在饱和烃中检出了较丰富的角鲨烯化合物,同时具有明显的未分离复杂混合物"UCM"鼓包,这表明沉积物已遭受过一定程度
恩洪向斜煤层气组分中重烃气浓度明显偏高,煤样自然解吸气体的碳氢同位素显示重烃气来源于煤层.通过Py-Gc热模拟实验证实了其煤样能生成大量重烃气体,煤岩显微组分鉴定中发现含有较多的树皮体和渗出沥青体,方解石脉体中包裹有大量油气包裹体.研究表明,其煤层生油能力与重烃气生成能力有关,树皮体对油和重烃气的生成有重要意义.
准噶尔盆地南缘发育了多处泥火山,其中以独山子泥火山为代表,活跃的泥火山喷口不断有水、泥、原油等溢出,同时释放出大量以甲烷为主的温室气体.不同喷口甲烷氢同位素组成在-221‰~-249‰变化,碳同位素组成介于-40.6‰~-43.2‰,而乙烷的碳同位素组成介于-25.2‰~-27.6‰.基于C和H同位素值判识释放气体是一种典型的热成因低熟煤型气.通过起源对比认为该气体很可能来自中—下侏罗统煤系烃源岩
以山西寺河煤矿无烟煤为研究对象,研究生物气模拟产出作用对其孔隙率及煤结构影响特征.结果表明,产甲烷菌群可以利用寺河无烟煤生物产气;产气后,煤样中部分微孔和过渡孔转化为较大孔隙,孔比表面积减小,孔容增大,有利于煤层气解吸;煤中开放型孔隙增多,孔隙间连通性增强,可以加快煤层中气体扩散运移;红外光谱测试结果证明微生物对孔隙改造的本质在于其代谢作用对煤有机物质的消耗,煤中脂肪结构的支链和侧链以及羟基结构易
碳酸盐胶结物是研究区内最主要的胶结物类型,其分布特征直接制约了优质储层的发育.通过磷酸法,借助MAT-252同位素质谱仪,对姬塬地区三叠系延长组长6、长8的80块代表性样品进行碳酸盐胶结物碳、氧稳定同位素分析,得出如下结果:样品Z值大都小于120;碳酸盐胶结的形成的温度以85~125℃为主;长6与长8碳酸盐胶结物碳同位素差异较大,长6碳同位素平均为-1.07‰,长8碳同位素平均为-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