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T903型转杯纺纱机的性能和工艺设计

来源 :第十一次全国新型纺纱学术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hao1988101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BT903型转杯纺纱机是捷克BASEtex公司(现瑞士立达公司)继BT902型转杯纺纱机之后推出的最新一代转杯纺纱机。2001年3月,本公司为充分利用前纺设备的潜力,继1999年5月引进2台(240头/台)BT902型转杯纺纱机之后,再次引进的第二代BT系列转杯纺纱机,现对其主要技术性能、工艺流程、工艺配置、配棉、成纱质量进行介绍。
其他文献
本论文以日本柳杉为研究对象,试验研究了高频真空干燥过程中木材温度分布的影响因素及其控制方法,结果表明:影响因素除水分的潜熟、热传导、热辐射外,还有木材的渗透性及介电常数在电极板间的分布。关于木材渗透性的影响,在Fsp以上,渗透性差的区域较渗透性好的区域内水蒸汽难排除,泄压困难,压力高,所以对应的温度亦高;该区域表面蒸发的水分量小也使得消耗的汽化潜热减少.该两个原因使得木材渗透性差的区域温度高.水分
本研究以日本柳杉木材为研究对象,利用耐热、耐压应力传感器和专用夹具,对高温高压蒸汽条件下木材的力学特性进行了较为详细、全面的系统研究,旨在有效活用该研究结果之上,为探索开裂、翘曲等缺陷少,内部残余应力小的高温快速干燥工艺条件提供可靠的理论基础和科学依据。研究结果表明:在相对湿度100%条件下,木材抗拉强度随着温度的升高依次逐渐降低,破坏应变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加,但在温度100℃以上的增加更为显著.
针对东北林区大量生长的人工林落叶松小径木,从异型制材和干燥工艺两方面进行了大量的试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对小径木采用异型制材方式,结合高温蒸汽预处理及波动基准干燥,可以解决小径木在加工及干燥过程中出现的质量问题,有效地提高小径木的利用率.
根据降温过程中,板材的温度梯度与含水率梯度方向一致,对40mm厚辐射松板材进行前期恒高温后期降温干燥工艺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此方法与全程恒高温干燥相比,能在保证干燥质量的同时,提高干燥速度提高10.45%,可缩短终了调湿处理3h.从而达到提高干燥效率,降低干燥能耗的目的.
将经过48h冰冻的巨尾桉进行水熟化学处理,在恒温恒湿干燥后,对比分析处理材与未处理材的干缩率、物理力学性能与抽出物的含量,结果表明,处理材的弦向干缩率、差异干缩、抽出物含量都有所下降、但物理力学性能也减少了,其中抗弯强度、弹性模量、冲击韧性的最大下降幅度分别为23%、16.5%、46.5%,且若温度过高,比如100℃,处理材反而出现了变形、甚至皱缩等缺陷.
分析了不同用途转杯纱的单强CV值指标;原料配比、纱号与单纱CV值的关系;转杯纺纱机分梳辊、纺杯等关键工艺部件对单强CV值的影响。单强CV值与条干CV值、粗节、细节、纱疵密切相关,是衡量转杯纱质量的重要指标;生产中应从工艺、设备方面改善转杯纱内外在质量,降低单强CV值。
叙述了喷气纺花色纱的成纱原理、成纱结构和形态,根据生产实践对有色长丝和纺纱工艺等有关方面提出了相应要求。
从1937年丹麦伯塞尔森发明转杯纺纱以来,20世纪60年代中期捷克研制推出了实用机型,投入工业化生产。继后欧美、日本众多厂商进一步开发,使转杯纺纱逐渐成熟,形成了第一代、第二代、第三代等众多机型。目前,世界转杯纺头数已占环锭纺锭数的5%,而转杯纱的产量按重量计已达环锭纱产量的40%。转杯纺具有纱线的优良性能,其与环锭纺相比工序缩短,生产率和效益高,可以改善生产环境,有利于实现连续化、自动化等诸多优
近年来纯粘胶转杯纱在棉纱市场上所占比重较大,由于粘胶原料含杂、尘很少,在生产过程中对转杯凝聚槽的影响较小,故产品质量稳定、便于操作。作者在近几年的生产实践中认为,只要解决纯粘胶OE纱的毛羽和实测捻度问题,就能纺出质量较高的纯粘胶OE纱。本文从生产工艺流程、前纺和转杯纺工序进行讨论,并对主要成纱指标进行说明。
本厂使用德国RU-4604型转杯纺纱机生产的低捻腈纶OE纱,其结构蓬松、条干均匀,用于针织起绒织物其绒面丰满、厚实、绒毛丰富。但由于腈纶纤维蓬松、吸湿性差,在生产过程中易产生静电、可纺性能比棉纤维差。本研究通过合理选配生产工艺、调整车间温湿度等措施,顺利纺出用户认可的低捻腈纶98.4texOE纱。主要研究内容:1.工艺流程;2.各工序生产过程中所采取的措施;3.主要成纱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