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溃疡性结肠炎(UC)是一种慢性反复发作的非特异性结肠炎症,病变主要累及结肠黏膜和黏膜下层,范围多自远段结肠开始,可逆行向近段发展,甚至累及全结肠及末段回肠,呈连续性分布.临床表现主要有持续或反复发作的腹泻、黏液脓血便伴腹痛、里急后重和不同程度的全身症状.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气健运则水谷精微运化正常,气血津液充沛,奉养全身。《医宗必读》指出"一有此身,必资谷气,谷入于胃,洒陈于六腑而气至
【机 构】
: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消化内科 上海中医药大学脾胃病研究所 上海市 200032
【出 处】
:
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消化病专业委员会第六届消化病国际学术大会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溃疡性结肠炎(UC)是一种慢性反复发作的非特异性结肠炎症,病变主要累及结肠黏膜和黏膜下层,范围多自远段结肠开始,可逆行向近段发展,甚至累及全结肠及末段回肠,呈连续性分布.临床表现主要有持续或反复发作的腹泻、黏液脓血便伴腹痛、里急后重和不同程度的全身症状.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气健运则水谷精微运化正常,气血津液充沛,奉养全身。《医宗必读》指出"一有此身,必资谷气,谷入于胃,洒陈于六腑而气至,和调于五脏而血生,而人资之以为生者也"。生理情况下,脾胃功能正常,UC不易发生。UC的发生与六淫邪气、饮食不节、起居不时及先天禀赋不足,或因情志因素,横逆犯脾,损伤脾胃与肠腑有关,其中尤以饮食、起居最为重要。《证治汇补·下窍门》指出:"饮食不节,起居不时,……闭塞滞下,为飧泄肠澼。"《景岳全书·泄泻》说:"泄泻,……或为饮食所伤,或为时邪所犯,……因食生冷寒滞者。"UC病位虽然在肠,但肠与脾胃密切相连,诸因素皆可导致脾胃功能受损。脾虚为UC的发病之本。《素问遗篇·刺法论》指出"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通过健脾益气,使脾气健旺,正气充盛,才能有效防止UC的复发。临证时常用健脾益气药物有党参、黄芪、白术、山药、扁豆、茯苓、薏苡仁、陈皮等。综上所述,本病病机总属本虚标实,其中以脾虚为本,故健脾益气法应贯穿疾病治疗始终。脾气充盛,UC不易发生,即使发生亦易于愈合,且有助于预防疾病的复发。
其他文献
黄穗平教授是广东省中医院脾胃病科大科主任,广州中医药大学博士研究生导师,从事中西医结合诊治脾胃病三十一载,学验俱丰,屡克痼疾.笔者有幸侍诊于侧,获益良多,现将黄教授辨治脾胃病的经验加以整理,总结如下.黄教授认为,脾胃居于中土,为全身气机之枢纽,其病虽起于一脏一腑,但往往可累及多脏多腑,甚至久则波及全身。治疗上应兼顾周全,多法联用,涉及它脏时则应分清主次,多脏同治。观临床上尤以肝脾同病多见,尤应引起
麻子仁丸出自《伤寒论》第247条:"趺阳脉浮而涩,浮则胃气强,涩则小便数,浮涩相搏,大便则硬,其脾为约,麻子仁丸主之."麻子仁丸由麻子仁、芍药、枳实、大黄、厚朴、杏仁组成,因治脾约证,故又名脾约麻仁丸.综合以上关于脾约证病机的中医各家学说,共同点是胃强、脾不能为胃行其津液;不同点主要在于脾虚与否。蒋健教授认为不必纠缠于脾约证是否存在脾虚,脾约证乃是因脾胃及其相关脏腑功能紊乱,津液代谢失常而偏渗,导
吐酸,证名,口吐酸水之症,出自《素问·至真要大论》.指病人自觉有酸水自胃脘上泛于食管、咽喉或口腔的病症临床上常伴有烧心、胸骨后烧灼痛、反食、嗳气等症,部分病人伴有胃脘痛、咽部梗阻感、夜间呛咳等症状.见于现代医学中胃食管反流病、功能性消化不良、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等消化系统疾病.其治则治法如升清降浊:杨威等认为,胃失和降,气机升降失常是本病的根本病机,治疗当遵循"治中焦如衡,非平不安"中"平"的理论
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应用中医辨证论治有较好的疗效.中医学认为本病属于"胃痛"、"反酸"、"痞证"、"嘈杂"等范畴.临床上,结合西医微观辨证应用中医论治能够提高中医疗效.从本研究结果可得出,脾胃湿热多以溃疡色黄、覆黄苔为主要表现;脾胃气虚者溃疡以白为主,溃疡上覆白苔是比较明显的胃镜象变化;胃阴亏虚粘膜溃疡色泽以黄色为主,覆苔以白色为主;在溃疡色泽以白色为主,脾胃不足与其他组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
胃食管反流病是消化系统疾病中最常见疾病之一,指胃内容物反流入食管,引起不适症状和(或)并发症的一种疾病,其典型症状为烧心和反酸.本病中医病名首见于《黄帝内经》称其为"吐酸",部分专家认为,约有40%的患者没有"吐酸"症状.廖教授诊治疾病,倡言"古今接轨",主张有是证用是方,精于伤寒学说,对经方运用有独到认识,尤对脾胃肝胆病的辨证治疗等积累了宝贵的临床经验。认为治疗脾胃病应在中医整体观念指导下,贯以
慢性萎缩性胃炎(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CAG)是一种胃黏膜慢性炎症,指胃黏膜上皮反复受损,固有腺体减少,伴或不伴肠上皮化生和(或)假幽门腺化生、纤维替代的慢性胃部疾病.本研究对性别、年龄、病程、情志不畅、饮酒、高盐、糜烂、胆汁反流、Hp感染、萎缩程度、肠化程度、异型增生等12种因素进行了多元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肝胃气滞证的相关因素有年龄、情志不畅、胆汁反流
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ylori)感染已成为全球公共健康问题,发展中国家尤甚.历经30年的研究与治疗,现有能够在体内发挥良好杀灭H.pylori作用的抗生素种类有限且部分耐药率呈增高趋势,获得理想的H.pylori根除率仍然面临着以抗生素耐药为主的因素所带来的挑战.近年来研究者们将目光聚集到非抗生素药物治疗领域,其中一个重要方向即是从天然药物中寻找和开发新的抗菌
应用中医药防治慢性萎缩性胃炎(chronicatrophicgastritis,CAG)是我国医药的优势所在.胃宝方是在临床应用几十年后总结出的的临床验方,由黄芪、丹参、三七、莪术、薏苡仁、枳壳、砂仁等多味中药组成的纯中药制剂,具有健脾益气、理气和胃、化瘀生新之功效,中医对癌前病变的治疗,是通过健脾益气,理气和胃,化瘀生新,活血化瘀和酸甘化阴,不仅能改善症状,而且能阻断和逆转其癌变。因此,中医对治
慢性萎缩性胃炎(CAG)与胃癌的发生关系密切,现代医学无特效治疗方法和药物.多年来研究表明,中医药方法对此具有一定疗效优势,而养阴益胃法为中医治疗CAG常法之一.本研究结果显示,益胃化裁方对CAG症状积分的改善在第2周起开始发生变化,第8周与对照组开始出现差异,且持续明显,这一结果说明,中医药发挥的疗效作用显著、缓慢而持久;从对胃黏膜萎缩的形态学变化及病理萎缩分级的改善情况来看,尽管两组未显示出差
情志病证是指在疾病发生、发展与转归过程中,情志因素起主要作用的一类疾病,包括精神疾病、心身疾病、心理疾病、神经疾病及一切功能性疾病.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人际关系的复杂化和社会竞争的日趋激烈,人们承受的精神心理压力也越来越重,情志疾病的发病率也逐年增高.情志疾病多属于中医学的因郁致病的范畴,气机郁滞、阴阳失衡是情志疾病的发病机理。情志活动是五脏功能活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生理上互相制约,平衡阴